|
首页 >> 煤炭行业 >> 贸易战炮声隆隆,国内煤炭行业静水流深
|
|
贸易战炮声隆隆,国内煤炭行业静水流深 |
来源:煤炭视界 时间:2025/10/13 |
100%关税重压下,中国煤炭行业为何屹立不倒?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0日,美国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再加征100%的额外关税。
消息一出,众多行业倍感压力,然而煤炭市场却异常平静。这场看似汹涌的关税海啸,对中国煤炭行业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01 直接影响甚微
美国对华加征100%关税的政策看似猛烈,但对中国煤炭行业的直接影响极为有限。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煤炭对外依存度低,且对美国煤炭进口量微乎其微。
中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国内供应占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煤炭仅1213.12万吨,占中国进口煤炭总量的2.2%,这一比例在全球煤炭贸易版图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细分煤种来看,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动力煤和炼焦煤分别为146万吨和1067万吨,仅占中国相应煤种进口总量的0.3%和8.7%。
以炼焦煤为例,2025年1-8月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国的炼焦煤数据
中国煤炭企业早已预判了这一形势。平煤股份等企业在投资者互动中明确表示,其焦煤产品不涉及出口,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自身影响较小。
02 进口格局多元化
中国煤炭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格局,是抵御单一市场波动的天然屏障。近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多源进口体系,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单一国家。
2025年1-8月的数据显示,蒙古和俄罗斯是我国炼焦煤进口的绝对主力,两者合计占比接近80%,构成了稳定的供应基本盘。这种多元化的进口战略,使得中国在美国煤炭进口受阻时能够迅速调整。
印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四国是中国煤炭进口的绝对主力。仅2025年8月,这四国的进口量就占当月中国煤炭进口总量的95.54%,显示出极高的集中度。
03 历史经验的启示
回顾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可以发现中国煤炭行业应对此类冲击已驾轻就熟。当时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加征25%的关税,但整体影响有限。
2018年,中国进口美国煤炭的数量仅为234.27万吨,同比下降25.13%,美国煤炭在中国当年进口煤炭总量中的占比仅0.83%。
当时中国通过增加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进口量来进行替代,并深入挖掘国内煤炭供应潜力,有效弥补了美国煤炭进口量的减少。
2025年2月10日起,中国已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加征了15%的关税,使美国煤炭的进口成本提高了80-160元/吨。
这导致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进口企业自然转向其他国家寻求供应。
04 国内产能保障充足
中国煤炭国内供应充足,产能稳定,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供了坚实后盾。2025年1-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原煤31.7亿吨,同比增长2.8%。
其中8月份生产原煤8.9亿吨,同比下降3.2%,但降幅较7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生产节奏有所调整。
从产区来看,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这四个省区是绝对的产量主力,1-8月合计生产原煤25.7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1.46%。
05 间接影响与产业链传导
虽然直接影响有限,但关税政策会通过产业链间接影响煤炭市场,特别是钢铁和煤化工领域。美国扩大钢铁和铝进口关税范围,将影响全球钢铁贸易,进而传导至焦煤等上游原料。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钢铁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约3000万吨,占全球钢铁贸易量的8%。扩大关税范围后,这些钢铁将转向欧洲、亚洲等其他市场,导致全球钢铁供应过剩。
钢铁产量收缩将直接导致焦煤需求减少。预计2026年全球焦煤需求较2025年减少8%,从12亿吨降至11亿吨。
焦煤价格可能随之从2025年的150美元/吨跌至2026年的100美元/吨。
对煤化工部分终端产品也有冲击。美国针对中国加征关税涉及塑料、橡胶制品、有机化学品等几大类。
不过在中国煤化工产品的出口结构中,聚烯烃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不到5%,甲醇、尿素对美出口数量也十分有限。
06 行业前景与挑战
全球煤炭贸易格局正在重塑。亚洲的制造业中心,尤其是中国、越南、印尼等国家,为了降低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可能进一步依靠廉价的煤炭发电以维持竞争优势。这反而可能推动亚洲地区的煤炭需求增长。
关税风暴终将平息,而煤炭作为中国能源体系的压舱石,在这场贸易战中展现出的韧性,再次证明了“能源自主供应能力”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核心地位。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
下一条:
优质市场煤受青睐 港口煤价再次上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