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 “2010首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举世闻名的中华古文化发源地“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阳隆重开幕。此次峰会由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在安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安阳贞元集团、殷都区人民政府携手中国能源网共同承办。
在上午举行的 “发展区域低碳产业经济,推动“气体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主题演讲中,中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做了主题为“国际气侯合作与中国低碳经济路径” 的精彩演讲:
首先也非常感谢大会主办方对我的邀请,之所以非常愿意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很少听到一个以气体能源为专题来讨论的问题,我是做新能源和气侯变化研究的,我很关注甲烷气体,因为它是二氧化碳做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61倍,这个东西很厉害,所以,我们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很重要一块。
第二个大家可能知道,在我们目前依靠以化石能源供给为主体能源的这个现实背景下,我们怎么样相对低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很多的地方冬天供暖由原来烧煤现在烧天然气,烧天然气就比烧煤可以相对减排。所以,这个会议在我看来就显得很重要。
今天上午很多专家和领导发言中多次提到了低碳、环境变化,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国际气侯合作的一些情况和低碳经济一些具体的做法。具体而言我想有四个的内容跟大家汇报。 一个我想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气侯变化?目前影响气侯变化斗争的格局,一些问题是什么?第二个跟大家介绍一下,从哥本哈根到最近的天津会议,以及随后的坎昆会议,有人更放言到坎昆会议之后的其他会议,认为坎昆会议不会有结果,这些斗争格局是什么?有哪些国家派别进行博弈。第三想介绍一下,面对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变暖双重环境下,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调结构,怎么调,有什么样的路径选择。我们提出一个双赢的选择就是低碳经济,最后第四个部分,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提了很多低碳,什么才是低碳,怎么样低碳,我想给大家提6个建议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定义上不用说的,这个气侯变化我想有一个最根本的,跟大家要解释的就是,尽管我今天早晨也听到了,有人问我:曾博士,据说今年冬天特别冷,你说全球变暖了吗?我们所定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是指的,尤其工业革命以来近100、200年由于人的活动所导致全球气侯不正常升温的趋势,这是我们主要指的这个。气侯变化不是指1、2天,1、2年的气象变化,我们指的气侯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大家可能注意到前一段时间,前几年比较热的就是我们原来国家气象局的局长,他是在南极北川钻取冰心来研究地质变化,这是一个长尺度的变化,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观点。
第二个观点,气侯变化为什么这么厉害?为什么全人类社会大家都要很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不可逆。什么叫不可逆?我们搞环境污染的时候,欧洲国家,包括我们的西方这些发达国家,美国的等等,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过程。环境污染是可以后悔,中国现在也在重复这条路。比如我们东南沿海地区,还有我们太湖污染现在也治理的比较好了,可是气侯这一种危害,一旦发生之后不给你任何后悔时间,一旦发生了气侯灾害,人类在气候灾害面前是无法抗拒,没有能力应对,没有时间后悔,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
大家看到我这个PPT里面,各种水灾、干旱、冰川熔化,还有地质灾害等等,这都是气侯变化所引起的一些巨大的灾难影响。气侯变化问题最早有一个形成过程,70年代实际上周总理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我们国家原来的环保总局局长带领去斯德哥尔摩去参加大会,当时有一个概念是反对叫可持续。今天在座都理解了可持续了,但是当时我们是反对的,我们那时候觉得西方国家这是一个陷井,这是一个阴谋,要限制我们发展的速度,我们要大跃进,要放卫星,所以今天实际上在有些人的左的观点领域里面,仍然有这种残留在影响,有的领导在想这是西方国家陷井,我们有煤烧为什么还要发展新能源。
经过时间流失,我相信都会正本清源,到今天可持续已经成了全人类共识,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那么,气侯变化问题,从70年代到中间的京都议定书等等,那是美国人,前两天我到美国工商那边首席代表来这边谈这个问题,我说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能否继续,他说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不是签约国,实际上京都议定书是克林顿承诺了,只是带回国内的时候国会没有提交讨论,最后小布什就宣布退出了。
但是京都议定书尽管没有美国人,国际社会照样能够办大事,我们把京都议定书生效了,俄罗斯参与的。俄罗斯为什么参与?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苏联一解体很多重工业项目纷纷关闭了,实现了自然的减排。所以,即使按照那个标准,俄罗斯也没有多少减排目标,所以我们进来也无所谓,这就是俄罗斯进来以后很重要的推动京东议定书原因后来的阶段,包括巴厘岛的会议,就是京都议定书主要的精神一个延续,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到了哥本哈根大会是受到比较大的打击。
哥本哈根大家知道它的英文,丹麦人是一个童话国家,很赋予联想,就把哥本哈根改写了一个,是一个希望城市。但是哥本哈根没有给别人带来希望,尽管我们回来之后还给我们的中国谈判代表,还发了国家二等奖,立了二等功,但是我们知道这次会议是一个比较失败会议,因为它没有形成法律约束意义的协定。 接下来会议一直在谈判,包括最近天津也办了一次会议,这次在哥本哈根会议和墨西哥会议之前有一个会议就是天津会议,除了形成一个气侯基金,也没有谈出什么东西来。所以,这是谈判的过程。那么谈来谈去根本性问题是什么?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碳的排放和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美国人完成了工业化,完成了城市化,所以他的排放本身从总量上有一个下降过程,我们还是要不断上升的。所以,我们要减排就要牺牲经济发展,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骑一样速度就不会倒,但是自行车过于慢的时候就会倒了,所以我们的速度不可能慢下来,这是根本的原因。所以用科学的词汇就是讲公平和效益,公平怎么讲呢?就是发展中国家说我刚刚要发展,你就让我去减排,不可能,美国人说如果你不减排,我们即使减排,印度人不减排,中国人不减排等于白折腾,所以要一起减,这就是公平和效率,实际上就是一种发展权与减排权的一个争论。
我们看看将来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国际气侯的谈判,我首先讲简单一点。第一个关于气侯变化科学认识,到今天早晨还有人问,国际气侯,全球气候真的变暖了吗?有不同观点,特别有一些科学家老拿政治的工具,美国很多科学家在石油集团为代表的影响下,就说全球气侯没有变暖,发现很多文章。但是,现在奥巴马一上台之后,很多科学家说确实变暖了美国引起重视。关于和气侯的科学认识会影响到国际气侯的谈判。
第二个是气侯问题已经变成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斗争的一个复杂的博弈,所以很麻烦。第三个就是企业界的态度,工商界、企业界是否愿意应对,我们很高兴看到今天的贞元集团在开展低碳行动,倡导低碳行动。企业界如果团结起来,真正要应对了才能够解决问题,搞什么事情都需要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是国际气侯博弈的一些基本因素和问题的澄清,第二个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国际气侯斗争的格局,原来有三派。第一派激进派,就是欧美,欧美这些老的工业化国家就觉得再这么下去不行了,没有美国人欧洲减排,没有发展中国家欧洲人也要减排。第二是以美国为首,包括跟美国一起跑的小日本等等,他们一个什么观点呢?要减排可以,这些穷国家跟我们一起减排,否则减排也没有用。所以,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减排,美国也不减排,所以这就带来一个很不好头的,所以美国人在每个地方都被这个问题搞的灰头土脸。第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要减排首先我要发展,要我的人民要吃饱肚子,饿着肚子减排,有哪个女士愿意,当然很多女士愿意饿着肚子化妆,但是农村有多少穷人愿意饿着肚子买化妆品,有些女士除外。
中国首先是发展。所以,中国有一个基本观点,要减排可以,是发达国家你首先应该减排,为什么?有几点,第一你的历史排放,气侯变化有一个问题,我们空中二氧化碳这些累计是100、200年来发达国家70%以上是他们的排放,第二发达国家人均排放,人均对能源消耗是发展中国家的多少倍。所以,要减排是你们先减排,还有发达国家你有能力,你有钱减排,所以要减排是发达国家先减排,这是三派观点。但是,到了哥本哈根之后以及最近的天津会议,我个人的观察发生两个根本性变化。
第一个变化发达国家的河流,美国人不减排的时候欧洲人是减排,但是美国人只要减一吨碳,所有的脸色都看着美国人说话。欧盟的态度也变的软化了。第二个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分裂,一些小岛国家,像马尔代夫在海底下担心海平面把它淹没,还有一些很穷的国家被收买了,不跟中国一起走了。所以,这是哥本哈根会议失败的原因,所以这个事情没生效,这是最新的变化。
我们看看中国目前的态度,中国是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侯变化,要应对气侯变化我们也愿意,我们做一些实质性努力,但是我要稳步地往前推进,要做到可持续。然后要做到共同带有可区别责任,这句话大家听了很多,耳熟能详。根本原因要有区别责任,历史排放是发达国家首先承担责任的,当然还有其波他一些原则,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讲了。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对新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议,我们今天王武龙部长也来了,作为国家研究员也参与了十二五一些计划的起草,我们国家一个是资源挑战,我们的能源安全,我们能源供给等等这是大问题,我们私下讲为什么台海两岸不能发生战争,美国人一介入,把一艘航空母舰一扔,中国石油储备就发生大问题,打仗拼的是资源,能源,经济,有一个很好的苗头,或者有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的朱老板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件大好事,退耕还林,本届政府还在继续享受这个成果,今后还会继续受益,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做了很大好处。
面对资源环境挑战,我们怎么办?另外我们还有国际上的压力,我们人口这么多,我们现在人口红利已经低于印度了,我们劳动力会出现大问题,印度将来比我们强。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该进行调整了,记者不要这么说。还有我们处于工业化的阶段,我们要发展,所以我们要继续烧比较经济的煤,另外我们要控制温室气体的任务比较重,尤其是最近西方国家又出了一个妖蛾子,搞什么碳税,什么意思?他们很多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他们把碳排在了中国,把这些产品将来销售到他们国家去的时候,大说你排放碳,征收你的碳税,地方几倍的税收。重要经济靠什么支持?投资、出口、消费,一下子把出口控制了,中国的碳税就会受到了影响,就碳税的应该。
看资源环境的调整和面对经济的挑战,我们共同的选择就是低碳,我们提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等等,很少愿意提低碳,可以跟大家讲,在十二五的文件里面大家会看到很清晰的关于低碳经济方面的表述。低碳是中国未来得选择,低碳有两个词,一个是低碳,一个是经济,低碳我们摆脱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轻了对能源的压力,减轻能源安全的问题。经济我们还要发展,既要低碳,又要发展经济,这是低碳经济本身的内涵。
最后来讲一讲我们的六个建议,发展低碳经济怎么办?我的总结是六个方面,第一个是调整能源结构,要发展低碳,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要降低我们化石能源,天然气某种程度上也是化石能源,是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我们将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能源的十二五的能源规划很重要三个方向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第一个是中国要大力发展核能,核能的安全问题,公众对于核能的恐惧感高了,前一阵子比较紧张的核泄露事件,本人就在现场其实没那么严重,它有三层保护,具体关系我就不讲了。
我举一个例子,现在的空客380,装满燃油的飞机去装核电站可以经受住,还担心什么核的问题啊。有些核泄露事故比我们家里某些不安全的辐射还要轻,中国第一要大力发展核电,第二发展水能,我们的水电站近期一些项目规划里面是停止一段时间的。最近又开始启动。第三要发展洁净煤,我们要把煤洁净化利用,减少污染。
第二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指的是能源增量上的,我们要搞其他的一些发展新能源等等,替代这些东西。存量怎么办?一定要使用这些燃煤了,我们要把它的效率提高一点,有限的资源把他效率提高之后,用到更多的地方。
第三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我们目前过于依靠工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比例太低,目前是40%多,发达国家占70啊%、80%,我们服务业比例需要大大提高。 第四改变低碳模式,今天贞元集团提出了一个模式叫碳宝,我们要节约资源,要采取低碳行动。
第五是发挥碳汇作用,什么是碳汇?不是外汇的汇,有一个很高层次领导人跟我讲的时候要用中国的碳汇来替代外国的碳税,碳汇是光和作用,我们的植物把二氧化碳汇集到植物体里面,这是一种碳汇。我们要种植森林、草原,发展我们的生物质能源把他们集中起来,碳汇在我们传统的农业国有巨大的前提。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应对气侯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不是中国提出来的,是英国人提出来的。都要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才可以这个问题解决好。
最后,我的结论是国际气侯制度的本质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二是中国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有责任消除我们空中的二氧化碳,这是他们造的孽。第三是我国实现发展与减排目标的双赢选择,低碳经济。最后走低碳经济怎么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路径: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模式、发挥碳汇潜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