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换班,预示着一轮新变革来临,董事会破茧而出、领导层引入制衡机制、老帅和少壮派组合。这些变革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折射着苏树林、傅成玉、王宜林等高层人士的人生轨迹,牵系着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命运和前程
高层换班
高层换班,预示着一轮新变革来临。这些变革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折射着苏树林、傅成玉、王宜林等高层人士的人生轨迹,牵系着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命运和前程
文|本刊记者 尤放
四年前的一天,2007年 7月12日,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热情地接待了刚刚履新中国石化(600028,股吧)总经理之职的苏树林,“傅苏会”让两大石油巨头合作之手握得更紧。后来,中国石化总部迁址到北京西二环朝阳门,与中海油隔路相望,咫尺之间,两家公司的距离更近。
或许就是缘分,四年之后,60岁的傅成玉,突然接到中组部的一道任命,要他跨过这条马路接掌中国石化。
2011年4月8日,中国石化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宣布人事调整决定:苏树林调福建省任职,不再担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分设,傅成玉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再次握手的“傅苏会”演绎的是分别。同一天,傅成玉卸任了中海油的所有职务,接替他的是另一石油人物——王宜林,一张在石油圈里并不陌生的面孔。此前作为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宜林在高层中位列第三,今年55岁。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关于石油央企高层换帅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在外界传得沸沸扬扬,挺热闹。至今,喧嚣未尽,有媒体报道说,另一家石油央企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可能调往南方某省担任要职,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将接掌中石油。
看来,一切都还无法平静。如影随形的将是一轮新的变革。这种变革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折射着苏树林、傅成玉、王宜林等高层人士的人生轨迹,牵系着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命运和前程。
苏树林:再见,中石化
“2007年6月,我从辽宁省来到中国石化工作。近四年来,我有幸和同志们一道投身中国石化的崇高事业,亲历中国石化的发展变化。”这是苏树林在别离中石化时一段真诚的告白。
在苏树林看来,过去的四年时光,值得终生铭记。在这段岁月中,他执掌的中国石化经历了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全球金融危机等宏观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他带领中国石化打过炼油翻身仗,在危机中低谷反击,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成长之路。2010年,中国石化的利润离千亿元大关只剩一步之遥。
这一幕幕,让苏树林的“十一五”充满故事,个人经历也因而绽放着传奇色彩。在过去五年,他与石油央企分分合合,在高管与高官的身份变换中努力探寻新的突破,为下一个五年再度步入政坛赢得空间。
故事从2006年10月讲起。时任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的苏树林,调任辽宁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9个月后,陈同海事件东窗事发,45岁的苏树林临危受命,重返“石油系”,出任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迅速稳住局面。
一上任,这位央企少帅就明确表示:“中国石化集团新领导班子不踢‘头三脚’,不烧‘三把火’,要平稳地推进各项工作,过好长久日子。”这话,不是说说而已。苏树林言出必行。
他习惯和善于深入调研,聆听各个层面的声音。上任之初,他走访了总部机关的各个部门,从公司大楼顶层到地下室,一一推门进去,熟悉和了解情况,感受中国石化传统与文化。他因而给人留下稳健务实的印象。
苏树林给中石化带来的是一种谐和的气息。出身基层的他,深知石油一线条件非常艰苦。在他执掌期间,中国石化将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基层、科研和海外员工倾斜,最好的一餐要在食堂,严格落实健康体检、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疗养、休假等措施。
对于当年石油行业改革留下的后遗症,苏树林尽力弥补,制定实施了有关群体利益调整、住房补贴及集资建房、帮助协解人员再就业、将劳动家属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帮扶救助贫困职工等政策措施,让人感到国企的人情味。
苏树林在中国石化威信很高。因为,他带领中石化谋求更大发展,大刀阔斧强化上游业务和国际化战略,并创下佳绩。以天然气开发为例,在苏树林的推动下,川气东送和榆济管线两项大工程全面上马建设,这使得中石化“十一五”期间天然气产量翻了一番,由63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23亿立方米,翻了一番。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石化乘势出海。2009年,中国石化集团以72.4亿美元的收购金额,成功并购瑞士addax petroleum石油公司,完成了中国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成为中国石化的“转型收购”。
在苏树林任期内,通过收购Addax石油公司和加拿大Syncrude油砂、安哥拉油气区块、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公司、Repsol巴西公司部分权益等一批油气资源项目,中国石化初步完成在全球战略油气区的布局,权益油年产量由“十一五”初期的208万吨上升到1810万吨,增长7.7倍,年均增加320万吨。
傅成玉:10分钟,承载30年
带着一份相同的石油情,苏树林走了,傅成玉来了。
在北京朝阳门二环路东西两侧,矗立着中石化与中海油两座总部大楼,成为这一带的新地标。从中海油大楼办公室走到中石化的总部大楼里,傅成玉用不了10分钟。然而,这段路程,考验着傅成玉30年的承载和智慧。60岁的他,能够完美谢幕石油战线?
傅成玉这30年,充满精彩、挑战和超越。在他的领导下,中海油书写了一个市场经济的国企传奇。
1975年,傅成玉从中国东北石油学院地质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从事技术工作,并于1982年正式加入中海油。1984年,傅成玉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读书,主攻石油工程,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和教育。之后数年,进入菲利普斯公司国际石油(亚洲)公司担任副总裁。
由于早年在西方国家学习过,又在西方公司工作过,并具备很强的国际化理念和擅长国际化运作,一家国外媒体曾这样评价傅成玉:“中国最西化公司的领导人,一个具有浓郁中国气质的海归派。”
但是,傅成玉本人从不承认自己是“海归”。 他对西方管理模式有着自己的看法:“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但决不能跟西方企业一样。如果一样了,等于跟着人家,而超不过人家。只有将西方企业有益的经验,加上中国特色、加上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有机会超越对方。”
2005年,傅成玉因领导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巨头优尼科,名声大振。尽管那场轰轰烈烈的并购风云最终因中海油被迫放弃而落幕,但傅成玉虽败犹荣。美国《时代》周刊高度评价:“傅成玉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
在傅成玉的带领下,中海油全力以赴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公司,成功实现了“三大跨越”,完成从上游公司到综合型能源公司的转型;完成存续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成;探索形成了具有海油特色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集团化管理”的发展模式。
傅成玉为中海油打下这样的底子,已然不辱使命。
相比之下,在石油央企老总中,傅成玉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频率是最高的。他声音洪亮,身形矫捷,走路惯于迈大步,富有个人魅力。
这位中海油的灵魂人物,会将中国石化带向何方?
“傅成玉同志长期在石油石化企业工作,专业造诣深厚,管理经验丰富,精通国际化经营和现代企业管理,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苏树林这样评价。面对一位比他年长11岁的继任者,他心存敬意,充满信心。
对傅成玉来说,花甲之年接管中石化这样一个上万亿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并力图实现较强国际强竞争力,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坦言:“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我深感责任重大、挑战巨大。”
王宜林:新船长,创新中海油
中海油这艘巨轮,在傅成玉离开后的当天,迎来了一位“新船长”。
4月8日,中国石油原副总经理王宜林正式入主中海油。尽管与他之前的“东家”中国石油相比,中海油的块头要小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轻而易举成为一位称职的领军人。
他所接掌的,是一个非常精干、快速成长的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大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1982年到2010年,资产累计增长219倍,近五年增长219%,利润总额从零增长到2009年的520亿元。2010年,中海油海上油气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油气当量,相当于建成“海上大庆油田”。
在能源咨询顾问公司PFC Energy最新公布的2010全球能源企业市值50强名单中,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060亿美元的市值位居第10位,比2002年第一次进入该榜单上升了33位。
作为中海油曾经的一把手,傅成玉2003年掌舵以来对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功不可没。而今,接过帅印的王宜林在“去傅成玉化”的中海油,能否实现超越,打开新的格局?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王宜林的几个背景:江苏人,1956年出生,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勘探专业和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王宜林为人低调,行事风格沉稳,务实。据中石油内部人士透露,当年总经理陈耕在位时,对王宜林欣赏有加。1996年至今,历任中国石油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中国石油股份新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02年,新疆油田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地处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年产量突飞猛进,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2003年后,王宜林调到中国石油总部,进入管理高层,分管科技、安全、环保等工作。
无论是知识结构、履职经历,还是年龄和性格,都为王宜林担当重任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链补缺和海油上岸,将是中海油集中力量要办的两件大事,也是王宜林任期内必然面临的考验。
根据规划,到2015年左右,中海油将建成3个千万吨级的炼油装置,启动第二个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到2020年,形成世界领先的下游炼化业务。同时,中海油还提出“四个大庆”的宏伟目标,即到2020年要在浅海、深海、海外、LNG领域各达到5000万吨的产量。
要实现这一系列的战略目标,中海油任重而道远,从事多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王宜林,能否另辟蹊径,再造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