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风驰电掣”形容中国风电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令人隐忧。“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跑马圈风’的背后是风电企业的微利或者亏损运营。尽管新能源大方向看好,但短期内投资风电等项目仍要看自身实力能否持续支撑。在‘跑马圈风’导致风电装机容量大幅膨胀之时,产业整体并没有跟上这一步伐。”有业内资深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针对这些问题,近几个月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全面启动风电行业标准建设,将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目前,《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发布,地方政府也开始对风电行业进行整顿。种种迹象表明,一场风电行业整肃之风正悄然而起,国内风电行业在“整风”中,将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型和理性发展。 产业“品质”跟不上发展速度
近几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据中国风能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不包括我国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2904台,装机容量18927.99兆瓦,同比增长73.3%;累计装机容量达44733.29兆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论风电装机增长“速度”之快,“在这一轮的全球绿色竞跑中,中国赢得了先机。”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称。 然而,论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包括设备完好率、发电能力等“品质”却并不令人十分乐观。今年2月24日,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桥西第一风电场598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之后;4月17日,甘肃瓜州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风电场702台风电机组脱网,河北张家口国华佳鑫风电场644台风电机组脱网。5月5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出通报指出,三起事故暴露出当前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机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较多、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带来电网整体安全性问题、风电场运行管理薄弱四大问题。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电监会要求并网运行风电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 再从风电装备的发电能力来看,“虽然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美国,但是发电量只有500亿千瓦时,仍低于美国。”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称。 总的来看,近几年我国风电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是装机容量很大,但发电量还很低,有效发电时间短,不能形成对电力网的有效补充,也不能形成对电力网的稳定输出;其次是风电机并网稳定性没有保证,特别是风电机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和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必然造成并网困难;还有故障率很高,维护成本大,风电机的安全性也没有保证。我国风电产业的“品质”已赶不上发展速度。
严格风电标准 整肃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有24个省市建设了风电场,2010年有表示将要“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就已超过17个。在这些省份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规划,大批设备组建生产线上马,风场也争相圈地。在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规模浩大的国家级风电基地进入快速成长期。 为防止投资过热出现问题,国家相关的支持政策有所调整。国家发改委更新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已从6月1日施行,将“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从《目录》中删除,不再鼓励发展。 为严格风电设备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组织研究起草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也于3月发布。意见稿中规定,今后所有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在生产、研发、质量保证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必须符合《准入标准》的要求,否则将不得享受国家在投资、税收、土地、环保、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在生产企业的设立上,《准入标准》意见稿提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此外,意见稿还从工艺装备与研发测试、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技术进步、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劳动保障等方面,对生产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企业提出了严格要求。 上述这些对风电机组生产企业的严格规定“可以保证风机发电的质量,减少对电网的冲击,保持电网的稳定性。”专家认为。 同时,为整肃风电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国家能源局于今年3月 27 日、5 月 9 日两次下发通知,尖锐地指出酒泉风电基地“出现大范围脱网、机组飞车和起火等事故,暴露了风电建设、运行方面尚存在市场、技术和管理等问题。”并提出将“进一步规范风电建设秩序”,强调“未经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核准,任何提前开工的风电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均不得安排其接入电网运行,也不能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电价补贴,由此产生的后果由项目单位和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部门承担。” “这表明国家开始从整肃建设秩序入手,规范“十二五”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能源专家周大地对此评论说。 行业整合 从速度向质量转型
从我国风电装备制造行业现状看来,随着风电装机容量连续5年实现翻番增长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企业争相进入风电行业的积极性,出现了风电设备整机组装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现象。到目前,我国大大小小风电设备生产厂家已从2004年不足40家迅速增加到近100家,关键零部件生产也迅速扩张,产能过剩和风机质量问题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今《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山雨欲来,这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出路何在? 工信部人士表示,《准入标准》的制定,旨在引导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健康发展,防止风电设备产能盲目扩张,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秩序,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这预示着,风电装备制造业将进入大浪淘沙、兼并整合的时代。据了解,在我国大大小小近百家风机企业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产能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前十五名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5%,为数七八十家中小企业仅占市场份额5%。 业内专家认为,风电行业出台行业标准在市场预期之内,并且该《标准》的规定对一直以来高标准生产的大企业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影响较大的是已进入风电行业但又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小企业。“在未来三五年内,可能会有80%以上的风电设备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途径而逐步被淘汰。”业内专家认为。 那么,“大浪淘沙”后,胜出的企业会有多少?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马学禄表示:“工信部的风电设备准入标准是比较高的,从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发展现状来看,能够达到标准的整机制造企业不超过10家。” 风电发展到这个阶段,行业和政府都已意识到,风电发展将进入转型和理性发展时期。“中国风电未来要从目前的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上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分散开发转变。”国电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长军指出。 据悉,目前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正告别“散”和“乱”的状态。一份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汽3家风机制造商新增市场份额总和达到56.8%,与上年相比3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上升1.5%。这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集中程度在提高,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而且,这些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上已经可以跟国内外同行业竞争。这些都将为“十二五”中国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