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风能太阳能承载延缓能源枯竭使命
 
风能太阳能承载延缓能源枯竭使命
时间:2011/6/30 
    煤电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仍在继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扰的煤矿、电企、电网甚至用电者,谁都不得安宁。

  在舆论的一片嘈杂中,年复一年的煤电顶牛似乎向人们昭示出,想要真正根治煤电顽疾,就必须打破传统能源在我国电力格局中的垄断地位。而这一重任也顺理成章的落在了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的肩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期盼,却无情的被日本核泄漏,太阳能、风力发电成本等产业瓶颈所阻碍,看似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却无不例外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至于叫人看不清,谁才能成为火力发电的接班人。

  排除争议不断的核电,光伏、风电通过媒体不断的曝光,成为呼声最高的火电接班人。而从现有规模及战略规划来看,光伏、风电也的确具有相当优势。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权威业内人士认为,“事实上,现在就评判谁是火电接班人显然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根据业内公认的全球油可用50年,煤可用200年的发展趋势,届时人类便不得不找出可以替代油和煤的可再生能源。而如今的光伏、风电等恐怕也只能延缓油、煤资源枯竭之日的来临。”

  风电现状较光伏略胜一筹

  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装机量预计约380兆瓦,在全球总装机量中占3%,国家科技部发布的《中国2010发展中的清洁能源科技》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光伏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万兆瓦;风电方面,2010年我国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万兆瓦,根据《全球风能展望2010》报告预测,至2020年,中国国内的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5万兆瓦。

  急剧攀升的装机规模,使光伏、风电产业获得了充分的竞争,加之技术的不断突破,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而国家制定的长期产业战略目标,不但展示出管理层对产业大力扶持的态度,更为行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前景。

  透过上述数据可见,风电的前景及现状较光伏略高一筹。

  对此,接受采访的金风科技(002202)公共事务部总监姚雨认为,“风电目前在国内的市场情况相较其它新能源产业而言更为成熟,而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集中在管理上,比如因风电项目规划与电网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的电网配套不到位等并网问题。目前管理层对此高度重视,正在加紧统筹及建设特高压电网。”

  姚雨也表示,“目前风电领域正亟待各产业间的横向联合,这样将有利于储能、分布式发电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加速风电的发展。”他还介绍,“应该广义的来看风能利用,除了风力发电外,风能应用于海水淡化等科研项目都在积极展开。”

  完善能源结构

  光伏业雄心勃勃

  虽然风电略高一筹,但与此同时,光伏业却绝不会甘拜下风,反而更加的雄心勃勃。

  接受记者采访的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就表示,“2015年前,光伏业有信心为完善我国能源结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马学禄看来,“光伏发电的移动性、独立性、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特点,是所有传统能源发电所不具备的。而只要充分发挥光伏发电的特点,光伏业将为完善我国能源结构做出巨大的贡献。”

  马学禄认为,目前,我国在支持光伏业发展方面有“金太阳工程”,而这一工程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用电最为紧张的地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工程意义重大。

  “相关管理部门与英利做过一个粗略的测算,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房顶面积可提供光伏发电1千万千瓦(10GW)。它的优势在于:不占土地;楼上发电楼内用,不造成传输损耗;提供昼夜电需差,消除峰电压力。除发达地区外,偏远山区、海岛、边防哨所、海上设施等也可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我国电力格局较为分散,至今仍有1000-2000万无电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在这些地区建设电力传输系统与发电系统的投资比例基本达到1比1,花费巨大。而选用光伏发电,或采取风光互补的模式,将有效解决这一状况。”马学禄补充道。

  可再生能源潜力无限

  事实上,一定要从现有的新能源领域中选出火电的接班人并不现实,或者说将风电、太阳能抬高至传统能源发电接班人并不科学。

  除了风电、光伏,以及核电、生物质能等人们较为熟知的新能源产业外,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发展其实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接受记者采访的权威业内人士介绍,“核能有朝一日将彻底取代煤炭的地位,但这绝非是现如今的裂变反应,而是在几千万度以上的高温下,等离子气体中的部分原子核可能进行的聚变反应。它是用人为的方法控制的热核反应,是目前各国科学家研究的前沿尖端课题,它比产生爆炸式的热核反应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此外,正如汽油、柴油、煤油目前均鲜有应用在电力领域一样,未来能够取代油的可再生能源也将主要用于移动交通工具领域。目前较为有希望取代油资源的是天然气,其固态下称作可燃冰。它的优点是便于存放,而缺点是释放速度较慢。不过,天然条件下的可燃冰开采具有相当风险,海床下大量的天然气溢出,可能造成地质、大气灾害。较为可行的方式是,人工生产沼气,再将其压缩为可燃冰。”上述权威业内人士称。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9元/瓦 中小企业难受益
下一条: 抢滩太阳能市场石化巨头交锋技术新贵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