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设备 >> 核电技术升级 核电制造机遇挑战并存
 
核电技术升级 核电制造机遇挑战并存
时间:2012/1/11 
2011年是核电史上重要的一年。“我国在前几年核电二代加技术发展得很好、很顺,但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我国现在正逐步向三代技术靠拢。”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现中国银行副行长孙昌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本福岛事故以后,在核电技术升级、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的核电技术和设备制造产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三代技术突破成绩显著仍需加强科研

“三代的核电站主管道我们已经攻克了,这个方面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攻克。二代加的主管道是铸件,三代的已经是整体锻件了。三代确实在材料和性能上比二代要求严很多。”孙昌基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内的主要核电制造企业都在努力地干。三代的技术设计在上海728院,即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属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国内这些生产企业竞争也比较激烈,因为是要招投标的。压力容器需要招投标,蒸发器、大型锻件等都要招投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也告诉本报记者,锻造主管道和钢安全壳用材已研制成功,并已经在工程上得到应用。

在引进AP1000先进核电技术的过程中,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中国创造”为理念,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着力解决我国核电发展中关键设备长期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两年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哈电、上电、东电、沈鼓、一重、二重、大重、大起、太重、宝钢、太钢和鞍钢等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高层协商机制和建立三代核电合格供应商机制,有效地协调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其管理水平提升和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除了锻造主管道制造、钢制安全壳制造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蒸汽发生器管板也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有能力生产全套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锻件,初步实现国产化;爆破阀攻关也取得较大进展。

中国三代核电设备制造近年来的确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是仍然有很多技术需要攻关,比如主泵和仪控。“主泵和仪控相对来讲国产化的时间要长一些。其他方面应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要花力气和精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核电界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就以主泵来讲,不用提三代的主泵了,就连现在二代的主泵都是主要靠合资企业在生产。”

正如叶奇蓁院士说的那样,科研工作还需要加强,产品不能停留在仿制,要开发自己的工艺技术和专利知识。为此,制造厂应有科研投入,并计入成本,这样才能不断壮大,真正做大做强。

把握机遇 齐心合力发展三代

核电技术从二代向三代的升级的同时,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就在新年到来之际,中国一重大连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再传佳讯,福清2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成功,实现了年产5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目标,创造了国内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的最高纪录,成为中国一重“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收官之作。在2011年上半年优质完成福清1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任务后,中国一重再接再厉,相继完成了阳江1号、2号,方家山1号,福清2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核电产品的目标,充分证明了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业能够顶住压力,承担起核电装备国产化的重任。

核电技术二代向三代的升级也给核电设备制造带来了许多商机。秦山二期设备采购的经验表明,核级专用设备占设备总数量的25%,占设备总投资的54%;非核级的其他设备占总数量的75%,占总投资的46%。对于生产大量非核级的一般设备的企业,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

本报记者向孙昌基和中国核学会提出疑问:“韩国和日本核设备的优势在哪?”孙昌基告诉本报记者:“光从硬设备来讲,我们现在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还好。”中国核学会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之所以韩国做得很好,是因为国家统一的意志。中国这几年也注意了,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就是为了统一发展第三代核电的思想,专门为设核电技术国产化消化吸收服务,其中包括核电设备国产化。”

“二代加与三代之间核电界争论得很厉害,引进三代技术是中央的决策,中央做这样的决策是有它的高度的,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把三代搞好。”一位核电界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核电就是因为争论太厉害,所以影响发展。不应该你搞你的二代,我搞我的二代加,他搞他的三代,这样一个都搞不好。所以不要争,要齐心合力干。”

核电企业应提高核文化意识

核电制造装备的标准要求远比其他机械更为严格,从事核电产品生产必须要讲核安全,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一丝的纰漏。企业要制造出让人放心的核设备,就必须有较高的核文化意识。业内人士表示,核文化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安全第一”的原则,另一方面是“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严格按程序办事来保证质量,通过质量来保证安全,从而确保万无一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全世界对核电安全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大力建设卓越核安全文化,应把核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建设以核安全文化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核电安全发展的文化因素,扎实开展事故分析和经验反馈,不断完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程序、制度,着重提高安全保证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提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孙昌基向本报记者表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必须提高核文化意识。核电要透明管理,出现一点问题马上就要报告,不能私下修改数据,不能隐瞒。在核电管理上要做到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田湾核电3、4号机最大国内采购合同签订
下一条: 中国一风电公司起诉纳斯达克"无理"摘牌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