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中国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将举行听证的消息,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自6月1日起,国内将全面试行居民阶梯式电价,目前,多省已发布听证方案。北京市发改委已表示,将在近期召开阶梯电价听证会。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内多数省份已表示将在5月10日前后举行听证会,包括江苏、山西、陕西、福建、四川等省份已公布听证方案。
其实,自在3月初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研究推进电力行业改革。并要求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当时就有分析人士认为,阶梯电价可以合理调配用电需求,相比之前的单一电价无疑是一大进步,应尽快举办听证会。此外,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下一步,应按照2002年确定的目标,实质性启动输配分开改革,用竞价上网最终替代电价调整。
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的电量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2%,其中5%的高收入家庭的用电量占到居民用电量的24%,10%的高用电量家庭消费了33%的居民用电。让高用电量的家庭多掏钱,一直是国内推行阶梯电价方案的初衷。就此,发改委提出,在阶梯电价在电量分档上做了长期论证,给予“三档”划分。对于“一档”电价所覆盖的80%的居民家庭,电价保持平稳,对于困难群体还给予免费电量;只有电量消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一定幅度,才开始实施“二档”、“三档”不同电价,其中“二档”每度电价提高5分钱,“三档”提高3毛钱。
显然,发改委的初衷非常正确,也很必要。就目前的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无疑是想告诉普通居民家庭,阶梯电价不会加重普通人的生活负担。然而,有太多针对富人制定的政策,最终会不会让普通百姓也跟着“受伤”,阶梯电价会不会成为涨价阶梯,着实令人担忧。首先,国内为何采取各地区不同标准,而不采取统一标准呢?其次,只有涨的阶梯电价而没有跌的阶梯电价,是否合理?而最终,只有阶梯电价改革,而不进行其他相关的配套措施改革,能否摆脱目前中国电厂的尴尬局面?
众所周知,目前,就中国而言,电力的发送和输配都是全国统一进行的,为何不采取全国统一标准,而造成各地区差异呢?按全国来讲,一个三口之家,用的用电量,应该是没有太大差异的。虽然全国各省份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有所区别,但能否表示,富裕地区的用电量肯定就比不发达地区用的多吗?显然说不通。
其次,尽管出台阶梯电价是为了合理使用资源,约束富人用电,但其实富人根本不会在乎阶梯电价,阶梯电价的弊病最终很可能只是普通百姓承担。而只有涨价阶梯,没有降价阶梯,所谓的阶梯电价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变相涨价”的代名词。
此外,为形成合理的电价,各种配套措施也应及时跟上,业内人士曾提出,“充分供给、有效需求和竞价上网”是国内实行合理电价的三个必要条件。尤其2002年的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区域竞争电价市场”的电力改革目标。在经过2002年以来的厂网分开改革,中国已基本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充分供给,但迄今,输配尚未分开,目前国内无论是配电方还是电力消费者,均无法绕过输电方与电厂进行直接交易,以竞价为基础的市场电价就无法成型。
总之,如不尽快推动电网输配分开改革,仅仅依靠行政指令调整电价,以电价调整代替电力改革,将难以摆脱“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被动状态。实践证明,任何领域的价格管制,最终只能造成价格杠杆信号的失真。而真正的合理价格,只能通过供需双方的有效竞争得出。因此,中国实行阶梯电价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合理并科学的改革,才能顺利实现国内电力改革的既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