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能源论坛 >> 经济探底须时日 煤开二度未有期
|
|
经济探底须时日 煤开二度未有期 |
时间:2012/6/29 |
6月13日至6月20日,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729元/吨,比之前一周下降23元/
六月已过,半年将尽。尽管现在全国已经是炎炎夏日,但全国经济却是一股“寒潮”,让煤炭市场吸入一股股“寒气”。
始于2011年11月一路下行的煤炭市场在五六月突然有加速下坠的迹象。在煤价不断下行的压力下,最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七周下降,累计下降了58元/吨。6月13日至6月20日,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729元/吨,比之前一周下降23元/吨,单周跌了3%,创下历史最大单周跌幅纪录!
从2011年11月份算起,煤炭价格大约下跌了130元/吨,跌幅大约在15%。
让煤炭企业担忧的是,这股“寒潮”是持续一段时间才会退去?还是会持续几年?或是煤炭行业的牛市已经结束了?
在研究煤炭市场之未来前,我们先分析中国经济之前景。
经济短期或“风吹雾” 长期仍“云遮日”
在目前,对中国经济之前景大致分为空方和多方两方阵容。
空方观点:经济下行难阻+市场需求萎缩==经济继续探底
空方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发电量、投资增速等实体经济的重要监控指标都处于10年的低位,主导产业已进入下降周期,资本存量增速以及其对GDP增长的边际贡献也将回落,2009年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后遗症至今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下,经济增速将长期缓慢回落,不会因为外部冲击和政策刺激而改变,本轮中周期衰退的时间更长,低点更低。在中周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经济衰退时间将远超市场预期,市场在2012年可能与中周期经济底部无缘。
空方还认为,当前工业库存与工业增加值均已降至2000年来小周期低点,政策刺激或将引发一次极短的小周期复苏,预计三季度经济可能出现环比改善;但这种小周期复苏只是假象,并非中长期经济底部,三季度或有阶段性经济复苏,但并不是反转拐点。
对于经济趋势而言,目前无法预期到将在未来两个季度内出现底部,因此经济衰退的中期底部难以明确。支持空方观点的几个数据:
5月份的投资和消费数据增速均出现回落。今年1到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为2003年以来新低;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3.8%,为2006年8月以来新低。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涨幅虽反弹至9.6%,但并未见明显好转,仅略高于4月份的近三年低点。
2012年前五个月,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出现明显回落,1至5月,全社会用电量1.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较低水平。
6月21日,汇丰中国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初值为48.1,低于5月终值48.4,再度刷新7个月来新低。其中新出口订单创下逾三年来最大跌幅,显示出口萎缩加速。 汇丰中国PMI连续8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而且本月初值为48.1,与5月终值48.4相比继续下滑,为过去7个月来新低。本月制造业下的细分项目数据几乎全部显示萎缩或下降,只有成品库存继续增加,去库存压力增加。其中新出口订单创下自2009年3月份以来最大的跌幅,显示外需形势严峻。
随着需求的萎缩,制造业产出也显著下滑,本月汇丰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录得49.1,低于5月的终值49.7,为过去三个月来最低。
与此相关的是,国资委近期关于“三年过冬”的表态。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准备。
多方观点:经济即将见底+预期政策放松==经济触底反弹
多方认为,站在经济增速和通胀双下的阶段,中国经济的指针已经处于黎明前夜,而经济一旦见底,则将触发经济趋势转向拐点时间。正是基于对经济底的预期,不少专家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较为乐观。
多方认为,目前内地实体经济下滑过快,是其面临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风险。因而预计决策层将果断出台更多的政策刺激措施,以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
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下行周期已到尾声,下半年经济将回升,预计二季度是经济底,三季度略回暖,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经济显著回暖。
多方认为,结合长期增长趋势和周期底部判断,下半年经济将企稳反弹。主要原因在于希腊退欧风险下降意味着外部冲击可能见底,房地产最坏时候已经过去表明内部冲击见底,政策也将起到托底的作用,经济下滑无碍“刚需”存在,主动去库存之后面临库存回补,通胀有望在三季度见底。支持多方观点的几个数据:
6月住宅成交持续回升 土地市场供需回暖。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表示,5月全国房产市场同环比都在大幅增长,可以说 “政策底”和“市场底”在5月已经显现。随着刚需的持续入市,住宅成交量持续小幅回升,房价出现上涨苗头。而成交量的回升也刺激了开发商的购地热情,近期土地成交日趋活跃,京穗两地高溢价地块再现。
6月以来,一二手住宅成交继续呈现小幅回升之势。据统计,6月前20天全国54个大中城市累计新房销售套数较5月同期增加11%。其中,三线城市回升17%,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同期,五大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较5月同期增加23%。成交量的持续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以价换量,另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刚需入市意愿进一步提升。
继5月份进出口数据的意外惊喜之后,5月吸收外资也出现了七个月以来首次止跌回升。
25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表明,虽然5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45家,同比下降1.91%,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29亿美元,同比微弱增长0.05%。
对于全年外贸的走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分析显示出了相当的乐观预期。认为,目前的增长情况和发展态势基本还在预料区间,并且逐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无大的意外,全年进出口总额10%左右的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而另一个拉动投资的大户——汽车行业则对“稳增长”显得更加理直气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9日发布数据称,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实现双双增长,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销量已由前4个月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目前油价下降,三四线城市车市潜力巨大都给汽车行业发挥作用带来了一些条件。汽车行业的产业能够带动钢铁、化工等产业,而且不会像房地产一样出现投资泡沫。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持续探底格局,目前,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于是,经济底何时出现便成为了社会各方人士普遍关心的焦点。
每年4月份和11月份都是中央高层的调研密集阶段,今年的调研比往年早了一些。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周末,3月末到5月底,中央高层分赴全国各地,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等情况,展开密集调研,都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后,中央各部委围绕“稳增长”进行了多省份的调研活动。在6月份的宏观经济话题中,“稳增长”已经是高层和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了。
因此,三季度随着政策放松的力度加大以及投资规模的显著改善,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将会缓和,但三季度末,由于国内经济增速回升更多是基数原因而非实际需求回暖,随着政策放松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弱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走势可能回落。
虽然,我们对国内经济短周期行将见底的预期较强,但我们同样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将长期下移的严峻现实。短周期经济的见底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摆脱潜在经济增速长期下移的现实。
煤市反转恐成幻觉
有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中国煤炭行业曾经有38年的全行业亏损记录。十年前基本上是处在微利状态。
连上本轮煤炭市的一路下行,近20年来,煤炭行业经历了三次寒潮。
1998年,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煤炭市场经历了长达3年的萎靡和寒潮,那是,煤价降至几十元一吨,煤炭积压难以销售,煤矿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一直到2001年下半年开始,才逐步走上煤价上涨,煤炭畅销,一煤难求,煤矿收入增加之道。近十年来,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期:煤炭产量每年以约2亿吨的速度增长,十年来增加了约20亿吨,煤炭价格也持续上涨,其上涨速度之快用“十年十倍”来形容毫不为过。煤炭行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行业。
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债危机传到到中国,国内煤炭市场出现急速下滑态势,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超过800万吨,2008年11月19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创下的941.5万吨纪录。当年11月,当时在港煤炭容量达到极限后的两周内,煤价下跌了四分之一。2008年经济不好,煤炭价格大幅下降,本来预计煤炭市场低迷会持续两到三年,但在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致努力下,煤炭价格很快就上涨了,煤炭市场的低迷很快过去,再次步入黄金发展期直至2011年。
眼下的煤炭市场的低迷,与2008年很相像,但是和2008年有本质的不同。今年的行情,比2008年时还差。
尽管社会各方对国内经济短周期行将见底的预期较强,但大家同样指出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将长期下移的严峻现实。短周期经济的见底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摆脱潜在经济增速长期下移的现实。
一、分析认为,到202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将逐步下降到6—7%左右。经济增长短期虽然会在政策逆周期操作的作用下回升,但长期仍难以避免下行趋势。过去三十多年间,经济曾经三次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出现较大的上行周期。而三次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够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上升,一个重要背景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数据显示,三次制度改革均成功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可转移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大幅下降,据估算,截至2010年底农村15-34岁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已经不足3000万人。未来即使进一步的改革改善了制度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将放缓,潜在增长率的改善空间将不可避免受到限制。
二、多年的价格上涨刺激了煤炭供给的大幅度增加。在过去十年里,煤炭行业的投资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在超额收益的刺激下,煤炭投资必然超常规增长,每年煤炭行业的投资增长都在30%以上,从而导致产出的超常规增长。一组数据表明,“十五”期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为12489.7亿元,按每吨产能的投资额为800元计算,这两个时期的投资可形成煤炭年产能21亿吨,减去将在“十三五”期间投资的5亿吨,“十二五”净增年产能为16亿吨。这些产能加上现有煤矿产能,总产能将超过50亿吨。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网的观察,早在三年前,煤炭行业已经供求平衡,但由于山西的煤炭行业重组及内蒙的限产保价等因素的影响,使煤价一直处在惯性的上涨状态。煤炭价格下跌的危机在其价格上涨过程中就埋下了。
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下行周期,长期看,在经济不景气,页岩气能源革命和进口煤的冲击下,煤炭会在较长时期维持供大于求局面。在此预期下,未来几年,“煤”开二度未有期。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阶梯电价是否背离初衷 |
下一条:
煤市供大于求 煤价下降福祸相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