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中国式“非常规”油气开发之路
 
中国式“非常规”油气开发之路
时间:2012/7/9 

通过总结中国成功开发致密油、致密气的办法,用其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必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非常规”开发之路。

如今,整个世界都在关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在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方面有影响力而且最为成功的是美国的中小企业,在致密气、致密油开发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企业经理们、工程师同样关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技术和方法。

全世界石油专家和地缘政治家都很关注美国、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展。因为这两个国家在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的任何进展都可能关乎世界经济、地缘政治的变化。

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对中国来说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余地。因为,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不快速开发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很难保证国内需求,也很难改变石油依赖度56%的现实。当前,中国的能源形势异常严峻,而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对丰富,虽然开发难度大,初期投资高,所有决策者、地质师、工程师都看到了其难度,但是争取非常规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之路。目前,我国是用开发常规油气资源的办法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我相信,通过总结中国成功开发致密油、致密气的办法,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必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道路。

我认为,中国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最不可或缺的是信心和技术,特别是适用技术。目前,信心就意味着要有一批敢于开拓的决策者和无私奉献的地质师、工程师,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选准方向、锲而不舍,花大力气长时间探索和研究、攻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难关。

最近,总有人发表文章说:中国页岩气资源之所以被宣传为储量丰富,是美国人在忽悠中国人,是想推销他们的技术。中国页岩气的地质条件和美国比较的确有很大差距。但我认为美国页岩气钻了数万口井,我们累计才钻了45口井,我们对页岩气的认识空间还很大。中国南方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相碳酸岩地层,就是中国地质师、工程师认识页岩气的广阔天地。令人可喜的是,目前所有地区钻探都见到了良好的显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信号,说明中国页岩气开发乃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大有可为。

当今世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中国不是例外,应克服目前的困局,在认识上、技术准备上要有长远的视野,要有足够长的过程不断的试验。同时,下决心改变长期开发常规油气资源形成的习惯做法,适应变化了的对象,做到与时俱进,才可能有所作为。

习惯于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做法的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新的知识,很难接受一个新的东西,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就走到老路上去了。尽可能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充分发挥常规技术的成功做法,调动原有的技术加一改进或者集成,就能用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上。

中国人是适应全球变化的行家里手。其适应能力、预判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流的,常常在困苦的环境下磨炼的人都具有极大的创造力,页岩气开发就是个特例,不像常规气田资源开发那样都很容易理解,7年前从来没有想过页岩里能出天然气。

现代社会特点是需求越来越复杂而多元化,即使大国、大公司也很难坐等坐待,可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很多,但选择的余地都很小,概率都很低,常常是难以决择。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资源本质是相同的。这是因为技术是纯数学的、是严密的,不是推理小说,开发非常规油气技术突破和方法得当是唯一选项。

由于世界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一些问题甚至用传统的方式难以归类,只有技术的突破才能带来开发的必然性。选择页岩气,可能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必然之路。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范必:解困电力须走改革之路
下一条: 史立山:分布式光伏发电 推动光伏发电发展的优先领域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