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能源论坛 >> 电企应欢迎煤炭价格单轨制
|
|
电企应欢迎煤炭价格单轨制 |
时间:2012/8/4 |
煤炭价格单轨制是指取消煤炭重点合同价,使煤炭价格全部市场化。这是人们争论了多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行业之间的利益之争,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之争,但争论了多年至今无果。
近期,由于煤炭市场价格的下跌,使煤炭的市场价与重点合同价已经持平,甚至某些交易的市场价格已经低于重点合同价,煤炭价格的并轨问题又被人们重新提起,争论再次升温,煤电双方依然水火不容。
煤炭企业多数认为目前取消重点合同价是个绝好的机会,但电力企业却没有一家赞同这个说法。
笔者认为电力企业应该欢迎煤炭价格并轨,实行煤炭价格的全面市场化。
电力企业反对这一提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过去在电力企业赢利时,重点合同价的煤是电力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企业严重亏损的时候,重点合同价的煤是电力企业减少亏损的一个重要保证。今天,虽然煤炭的市场价已经与重点合同价持平,但是谁能保证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煤价不会再次走向高位。电力企业的担心是有着巨大现实可能性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但这种担心也反映出了电力企业思想上的两个误区,一是对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市场现状的认识不够清晰,二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没有做出判断。
此次煤炭价格的下行,与2008年下半年的煤炭价格的反转,性质上完全不同。2008年下半年煤炭价格的反转除了人们比往年更加不理智更加疯狂的原因之外,在其他方面与多年来中国煤炭市场的季节性行情波动没有两样。当煤价突破1000元/吨大关时,许多人还预判煤价至少会涨到1200元/吨,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煤价顷刻之间掉头下行,不到两个月,跌到了600元/吨以下。但在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刺激下,在2009年又恢复到了合理的高价位区间:850元/吨以上,所以说这仍是正常的行情波动。
但此次的煤炭价格下行却不能用行情波动来解释。此次煤炭价格的下行是一次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能源格局的一次重大改变的反映。
首先是国内煤炭产能的急剧增长。0二年以来,在煤炭产业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大量的资金涌向了煤炭产业,据中煤协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完成投资1.25万亿元。一般来说,建成一个千万吨级的煤矿,初期投资在20亿元左右。如果按这个数字来算,1.25万亿元的投资就可建成625个千万吨级的矿。当然这1.25万亿元的投资不可能全部投在煤矿上,我们就是按一半来算,也有310个矿,这310个矿一年的产能就是31亿吨,可见中国煤炭行业新增产能之巨。所以几年前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就开始在各种场合提醒大家注意煤炭产能过剩问题。
其次是进口煤的大量增加。中国2001年进口煤仅266万吨,以后逐年增加,2008年增加到4040万吨,2011年达1.8亿吨,而今年上半年就进口了1.4亿吨,如果今年下半年进口不减速的话,全年进口量就将达到近3亿吨。
第三是全球天然气产量的急剧增长,尤其是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的暴发性增长。今年六月初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联合国国际能源署召开的会议上,国际能源署发的会议文件中就称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肯定地指出到2030年天然气就将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因产量激增而从2008年的每千立方英尺14美元降至目前的2.9美元。由于价格的下降,许多火电厂改烧煤为烧气。今年美国煤进入中国市场的量同比增长90%,就是美国国内火电改烧煤为烧气的结果,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我们一定不要对天然气产量的增长,特别是美国页岩气产量的暴发性增长掉以轻心,尽管目前还未产生根本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作用,但正如国际能源署在吉隆坡会议上讲的那样,这一天终将会到来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页岩气给人类增加了资源量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将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火电厂都会改烧煤为烧气,这也是不用怀疑的了。
在这样的大格局下,煤价再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还有多大呢?所以电力企业一定要对这个大背景有充分的认识,不仅对煤炭价格的未来走势要有清醒的预判,就是对未来新建火电厂是建燃煤电厂还是建燃气电厂都要早做研究,甚至在火电厂脱硫脱硝的改造问题上都要重新认识。究竟是投资上脱硫脱硝工艺,还是直接改烧煤为烧气都是应该立即展开研究的。
以上说的是电力企业对煤价未来走势的判断的第一个误区,即对中国和世界能源市场的认识问题。
下面再讲电力企业的第二个认识误区,即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的判断问题。
电力企业之所以极力反对煤炭价格全面市场化,根本原因不是在担心煤价会再次攀高,而是担心在煤炭价格全面市场化后,国家仍然不允许电价的市场化,也就是人们说的“市场煤,计划电”。这就说明电力企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没有清楚的判断。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搞了三十年,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考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也再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这一点。电力行业在管理体制上的种种弊病,包括电价的非市场化定价机制的问题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而且非改不可,已成大家的共识,分歧只在怎么改。7月23日的《中国能源报》发表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朱成章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是怎样酝酿的》,回顾了从1991年到2001年十年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酝酿和推进的过程。其中历经了许多的争论和波折,最终推动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厂网分开。从那以后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电力体制改革没有迈开第二步,许多人说这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其标志就是“电”作为一种“商品”却依然不是“商品”。近期在许多媒体、许多场合,电力体制改革问题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说明了电力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局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我想电力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实现一定不会再来一个十年的长征。
而电力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基础之一就是煤炭价格的全面市场化。如果煤炭保留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重点合同价,那就无法在中国的能源市场上形成合理、顺畅的价格传导机制,由煤价的扭曲导致电价的扭曲,最后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如果煤炭价格并轨全面市场化,那以后电力企业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去跑煤矿、拉关系,只要在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网上挂单就可以完成煤炭采购。再进一步,如果推出了煤炭期货等金融产品,电力企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以今天的价格买下半年以后交割的煤炭,电力企业将获得多大的利益。
此轮的煤炭价格下跌,为什么到了重点合同价的水平就失去了进一步下调的动力?原因就在这个价格是国家定的价,无论买方和卖方在没有得到国家认可的前提下,谁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实际上无论从目前的市场行情还是从大煤炭企业的利润水平来看,煤价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所以不论从哪种角度来说,不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说,煤炭价格的全面市场化对电力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与其大张旗鼓地反对煤炭价格的并轨,与其费神费力地搞煤电一体化,不如煤电联手,共同推进中国能源市场的全面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一个坚实的能源基础。煤炭价格全面市场化实现了,那电力价格的全面市场化还会远吗?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输配电体制改革三模式 构建竞争性电力市场 |
下一条:
印度大停电对世界各国都是教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