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发改委专家谈“全国低碳日”
 
发改委专家谈“全国低碳日”
时间:2012/9/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从明年起,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3天作为“全国低碳日”。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全国低碳日”?“碳”是什么物质?记者20日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专家。

“全国低碳日”的由来

2011年,国家信访局接到有关学者关于设立“全国低碳日”或“全国低碳周”的建议函。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国务院法制办和发展改革委经过认真研究,并协调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名义向国务院提出了设立“全国低碳日”的建议。

这位专家表示,设立“全国低碳日”的目的是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安排,将突出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注重普及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讲清楚能源优化开发、能源节约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低碳日”活动

据介绍,“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将由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以落实。

在年度主题和重点活动设计上,有关部门将与“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和雷同。各地区、各部门将按照全国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低碳日”活动。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全国节能宣传周”自1990年设立以来,已经形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时间上把气候变化宣传活动和节能宣传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全社会从整体上认识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长期坚持的节约资源能源基本国策的关系,也有利于干部群众抓住低碳发展的着力点,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这也符合中央关于从严控制设立活动日的精神。

揭开“碳”的面纱

“低碳”“碳足迹”等词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据气象专家介绍,大气中的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可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球表面升温,同时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所以被称为温室气体。

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气体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大、增温效应高、生命周期长,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显示,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弘扬“低碳”理念 应对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这份报告还预计,未来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还可能上升1.1—6.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发展改革委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任务,并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

2012年初,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对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大力倡导“低碳”理念。

为弘扬“低碳”理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各行各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节约煤炭等化石能源,鼓励、推广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遏制高耗能产业的扩张,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品与产业;结合正在开展的低碳试点和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此外,我国还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号召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节约能源资源。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张基尧:新环境条件下对水电发展的再认识
下一条: 黄晓芳:加大电网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