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能源论坛 >> 卜昌森谈能源新格局:大而强企业将主宰话语权
|
|
卜昌森谈能源新格局:大而强企业将主宰话语权 |
时间:2012/11/16 |
15日,《财富》CEO峰会在北京召开,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峰会,并就能源世界新格局、如何成就伟大企业作主题演讲。4个月前,《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公布,山东能源集团成为山东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
以“大象经济”著称的山东,虽然国企数量较多,但能与世界500强比肩的却只有山东能源一家。煤炭市场何时能走出低谷?在煤炭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山东能源如何变“危”为“机”,突破困局?组建仅一年半的山东能源在又大又强之路上,是如何辩证处理两者关系的?峰会间隙,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卜昌森。
市场低迷有利于科学发展
经济导报:现在煤炭市场低迷,很多煤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你如何看待这种市场现状,并在“危”中寻“机”?
卜昌森:煤炭行业发展进入周期性低迷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我国煤炭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煤炭产业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不会再现,煤炭行业未来将由需求拉动阶段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不过,煤炭市场低迷有利于行业科学发展。煤炭市场的拐点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拐点,通过“倒逼机制”和大浪淘沙,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行业安全、绿色、高效、健康发展。这也是价格的合理回归,符合经济规律。
经济导报:按照你的分析,煤炭行业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卜昌森:最近煤炭价格稍有回升,这种回升是在冬季取暖等短期需求刺激下的短期现象,不意味着市场开始回暖。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动力不强、煤炭产能过剩、新能源发展迅速、节能减排力度加大,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煤炭行业不可能再像过去10年那样高速增长。煤炭企业必须居安思危,转型发展,变“熬冬”为“冬泳”。
经济导报:在煤炭市场低迷的压力下,国内一些煤炭企业开始考虑转行。据了解,西方一些以煤炭为主业的公司在近百年间也逐渐转型,进入了生物能源、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朝阳行业。山东能源是否也有做大“非煤”产业的设想?
卜昌森:煤炭企业过度依赖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山东能源正在逐步摆脱“煤炭依赖症”,走“超越煤炭、多元发展”的科学发展新路,由“一煤独大”向能源、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高端煤化工4大产业板块发展。用4个字来概括就是,宽、广、高、特。具体而言,能源产业调宽,现代服务业调广,装备制造产业在调高上下工夫,煤化工产业在调特上做文章。
但那种彻底颠覆主业的发展之路也是不可取的。过分强调转调,“拐”急了可能会撞车,大企业颠覆主业很可能意味着灭亡,所以主业要坚持又大又强,尤其是要做强。
500强的关键在强而非大
经济导报:进入世界500强是国内很多企业的梦想。但有一种说法是,世界500强企业应该叫“世界500大”,尤其是中国上榜企业。对此,你怎么看?
卜昌森:其实,500强企业不只按照营业收入排名,还有一套综合的考核标准,一个企业肯定不能只靠营业收入就进入世界500强。并且,在国外,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间有个比较稳定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大就意味着拥有稳定的利润来源,大即是强。而中国市场还不成熟,企业确实存在着大不一定强的问题。
同时,企业既大又强,还要看发展潜力,没有潜力就没有生命力;也要看软实力,这主要包括文化软实力。此外,可以用国际化、现代化、卓越企业这3个词概括,国际化进程反映的是企业发展阶段,现代化程度体现的是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水平,实现卓越企业是最终的目标。
经济导报:现在,山东能源不仅有6个大型煤炭企业,还有煤化工、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企业做大是好事,但企业成长迅速是对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山东能源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卜昌森:大企业集团不能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而应管控,即基于控制的管理。从管理到管控,首先是对象变了。原来是管人,现在是管体制和制度,通过规章和流程来管理;其次是手段变了,原来人盯人,人管人,管理者要到现场。现在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第三,终极目标变了,现在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要依靠文化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和意志。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电煤双轨制或取消 两个市场化需协调同步 |
下一条:
林伯强:发展页岩气需慎重考虑环境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