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电:一个是钢铁之都,一个是渤海明珠;一个曾被列为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之一,一个屡屡在宜居、环保模范城市榜上有名。共处于白山黑水间的两座城市——鞍山与大连,身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排头兵,打出了各具特色的节能减排组合拳,共同实践着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双城节减各有成效
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曾几何时是鞍山引以为豪的工业文明标志。代价也显而易见,鞍山人过去晨练有时还需要戴上口罩,肝肺癌发病率在全国居高不下,占城区面积约1/4的鞍钢周围更是难见晴天丽日。
旧貌换新颜,记者在如今的鞍钢厂区内看到,减排降低污染后,工人们穿着浅色的工作服,一天下来照样干干净净。
“贯彻‘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污染减排指标,使鞍山的环境治理步入了一个新阶段”,鞍山市环保局局长申成凯说,鞍山重点实施了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并在管理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更构成了鞍山节能减排工作完整的制度体系,使其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如果说鞍山进行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攻坚战的话,环保工作一向走在全国前列的大连,好上加好并非易事。2005年大连单位GDP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但要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大连仍需动员各个部门,吹起节能减排的“集结号”。
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两座城市不约而同的爆破点。2007年,鞍山市先后整治509家企业,关停222家淘汰落后企业。大连则对城区内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实行“环评”“能评”一票否决制,搬迁的企业中不乏大化、大钢这些著名企业。
鞍山市经济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张汉治说:“节能与减排是上下游、姊妹篇的关系。能耗低,排放量自然也就低。而要节能减耗,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必不可少”。
明细账越算越划算
鞍山衡业汽车新材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投资了1300多万元进行窑炉改造,停产损失达到1000万元。为了保证大客户不流失,企业一度自己出钱买来轧钢维持供应。阵痛期过后,衡业却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衡业每年节约用煤1.5万吨,总价为900万元;节约了烧钢时间,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又形成了一年1800万元的经济效益。正负相减,第一年下来收益就多出约400万元。除此之外企业还拿到了国家和省里的减排扶持资金360万元。
热电厂“吃水最厉害,排污也不少”,缺水的大连却离不开它的供热发电。大连的热电行业在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上动起了脑筋。大连热电集团投入3000万元的中水循环操作系统,一年节省了约320万吨自来水,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49吨。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处处长谭凤国说:“工业节能减排,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真正的主体还是企业自身。企业和社会需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算长远账。”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说:“搬迁改造一个污染企业,可以在消除一个污染源的同时,使企业在新的天地获得新生;整治一片区域,可以使区域环境得到优化,用环境优势提升经济优势;投入一笔环保资金,可以用较小的经济代价换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回报;节能减排带来的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
绿色企业共建民生工程
2007年12月29日,大连市最大的居民小区——泡崖小区爆破声隆隆,有着百年历史的大连水泥厂标志性建筑轰然倒地。家住附近的群众纷纷赶来围观,有的甚至兴奋地放起了鞭炮。
36家产能落后的水泥企业属于城市中心区污染大、能耗大的工业企业,2007年底它们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企业的关闭,直接减排二氧化硫0.67万吨,烟粉尘158万吨,分别占大连“十一五”减排总量的16%和75%。泡崖区的居民最切身的感受则是,从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开窗换气、露台晒衣了。不久后,水泥厂的旧址将是崭新的居民区、商务区、广场和绿地,而搬迁后的企业将集中在生态工业园区,形成闭环式的循环经济流程。
打造绿色理念、奉献绿色能源已经成为企业与社会的共识。在鞍山,记者看到了另外一景:城市周围的排岩场、尾矿库几乎都被密密麻麻的树木所覆盖。记者在林场小屋遇见的鞍钢职工说,春暖花开时这里一派绿意盎然,甚至还能发现野鸡、赤麻鸭、野兔、喜鹊等动物的踪迹。
“让生产与生态相辅而行,使矿山与千山和谐相伴”,鞍钢开展矿山复垦已经历时7年,完成植被恢复80万平方米,有效阻止了粉尘二次污染,还一个“青山绿水绕城郭”的环境给子孙后代。诚如大连市政府一份报告所提出的,节能减排,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民心工程。
到2010年,辽宁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污染指标的削减比例都将突破50%,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大连和鞍山,作为整个东北地区首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的两座城市,将继续节能减排的故事,让环境优势成为辽沈大地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