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推动下,玻璃和陶瓷企业的产业升级步伐一步快过一步。
日前从中国轻工商会了解到,在国务院去年6月印发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后,陶瓷和玻璃产业内的关停、搬迁和改造便连续推进。
据悉,2007年上半年,福建闽清便已关停了11家不符合规定的陶瓷企业,下半年又对另外8家不符合规定而尚未关停的陶瓷企业进行了强制执法。据闽清县经贸局经济运行科科长陈世勇介绍,这8家企业2006年合计消耗12780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7吨标准煤,是全县万元增加值能耗的6.2倍。为稳妥处理好企业关闭工作,县里给这8家建陶企业3个月过渡期。过渡期一过,2007年7月,县相关部门便联合组织执法人员,切断、拆除了这8家企业变压器等供电设施,实施了强制关闭。
在陶瓷玻璃的另一主产区广东佛山市,关停改造工程同样声势浩大。到目前为止,佛山市禅城区已经关停了35家低端陶瓷企业,佛山南海市已有3家玻璃厂停产,1家陶瓷厂搬迁。据悉,佛山市禅城区将在2008年年底以前,通过各种形式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企业。如果在2009年6月底之前整治仍不达标,禅城区内的陶瓷生产企业同样可能全部被淘汰。
2007年9月,佛山南海市罗村在南海率先启动对陶瓷、玻璃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两年内对41家高耗能、重污染的陶瓷、玻璃企业进行治理,其中近七成玻璃企业和19家陶瓷企业将在2009年年底前搬出罗村,在规定限期内治理仍不达标的企业将实施关闭。同年12月,南海市罗村19家陶瓷企业与罗村街道正式签署《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陶瓷企业整治工作承诺书》。按照承诺,19家陶瓷企业将在两年内根据各企业商定的时间,拆除烟囱、关停窑炉等生产设备,不再在罗村街道范围内从事陶瓷生产,实现关闭或搬迁的目标。
在浙江,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受省经贸委的委托,由浙江省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浙江省节能协会起草的《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于2007年12月18日通过了专家审定。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一系列政府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浙江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在坚决关闭搬迁落后陶瓷、玻璃企业的同时,各主产区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升级。“除了继续引导企业加大余热回收利用外,今后我们还将积极引导建陶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企业向生产特种陶瓷、功能陶瓷等附加值高的产品方向转变,把节能降耗工作推向深入。”陈世勇说。为此,闽清县专门成立了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引导企业尤其是耗能大的建陶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督促企业对能耗高、产量低的原温州式辊道窑进行了窑体改造和窑炉余热回收利用,成效显著。
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闽清金陶瓷业做得颇有声色。“公司煤气发电站发电后产生的尾气,还带有200摄氏度余温,我们收集起来送到干燥塔中,作为原料加工的热能冷却带上的余热,通过铺设保温管道,将一部分余热输送到窑头预热带,用作胚体的烘干,另一部分输送至干燥窑中,用来烘干对水磨边后的成品。仅这两项每天可为企业节约用煤5吨。”董事长黄祯楚和盘托出节能妙招。尝到甜头的金陶瓷业,眼下正一边上第二条新生产线,一边实施技改。
黄祯楚告知,其仅投入40万元,在新生产线配套安装一个加热设备,利用窑炉余热使助燃风的温度达到300摄氏度,从而提高煤气的燃烧热值,每天可少烧3吨煤,而投资只需一年便可回收。
“过去坐在办公室里,窗户绝对是关得严严实实的。”豪业陶瓷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翁振华向记者描述了实施水雾除尘前的情景。由于生产量大,厂区每天要向空中排放5吨粉尘,烟囱冒出的都是浓烟,办公室的窗户只要打开一会儿,大量粉尘就会飘进来。而如今,会议室的窗户全部敞开,桌面、地面一尘不染,窗外烟囱冒出的是白色水蒸气。
翁振华指出,这一转变得益于公司专门改造了水雾除尘设备。粉尘一旦与水接触,便沉淀下来,经过回收便又成了生产陶瓷的原材料。“单单这一项,不仅使烟囱排放的污染物得到了控制,我们每天还可以回收利用5吨左右粉尘。”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采用布袋除尘和水雾除尘设备回收粉尘,闽清全县60条建陶生产线日可回收粉尘300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还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