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承担的工作任务包括:
(1) 《既有公共建筑能耗情况调研报告》
(2)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
(3)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评估指南》
(4)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手册》
针对第一项工作任务-既有公共建筑能耗情况的调研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既有公共建筑种类繁多,能耗状况也千差万别。对既有公共建筑能耗状况进行调查,掌握不同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能耗特点,了解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及节能潜力,是制定《标准》的前提。根据合同内容,调查需覆盖我国主要气候区,包括严寒地区城市1个(哈尔滨)、寒冷地区城市1个(北京)、夏热冬冷地区城市1个(上海)、夏热冬暖地区城市1个(深圳),以上述城市为主开展建筑能耗调查,调查建筑类型以办公建筑、旅馆酒店及大型商场为主。调查的内容包括:建筑物概况、建筑物围护结构情况、建筑物用能情况、建筑总能耗及单位能耗指标,建筑总能耗构成及各分项比例,围护结构、采暖通风空调与生活热水供应、配电及照明、监测与控制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为标准的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调研了6个城市,分别为严寒地区(哈尔滨)、寒冷地区(北京)、夏热冬冷地区(上海、重庆、武汉)、夏热冬暖地区(深圳)。建筑类型以办公建筑、旅馆酒店及大型商场为主。从能耗调查中,得出了以下结论:
(1)北京、上海、深圳大型公共建筑年均能耗指标接近,说明大型公共建筑平均能耗受气候区影响不大。重庆、武汉偏低,是由于当地大型公建档次偏低所致。
(2)在三类公共建筑中,以商业建筑的能耗为最大。
(3)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建筑能耗差距达1.5倍以上。
(4)在对武汉城市的调查中,由于有些公共建筑为普通公共建筑,所以能耗调查的结果偏低。
(5)公共建筑的能耗受建筑物的功能、档次影响很大。
(6)对于严寒地区采暖能耗所占比重很大。
(7)除严寒地区外,空调、照明及其它能耗受地区影响不大,而是受建筑类型影响很大。
(8)在三类建筑中,办公建筑的空调能耗所占比例最大;商业建筑的照明能耗所占比例很大;而在旅馆建筑中其他能耗(生活热水)所占比例较大。
(9)对不同的城市,同一类型建筑,空调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
(10)北方严寒地区,采暖能耗大于空调能耗。
(11)三种类型建筑中,商业建筑空调的能耗最大。
针对第二项工作任务-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于2007年4月16日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编制组成员、制定了编制大纲、明确了分工及时间安排。随后,各编委积极编写条文,于2007年7月将编写的内容发至主编单位。主编单位与各参编单位对重点条文反复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形成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的初稿,并于2007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在会上,对标准的条文进行了逐条讨论,对标准的重点、难点条文达成共识。
1、总则。本标准的能源消耗仅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及照明,不包括电梯、电器设备、炊事等方面。
2、节能改造应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用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节能改造判定原则及方法。采用单项、分项和综合判定相结合的方法。
4、确定了围护结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系统、配电与照明系统、监测与自控系统的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5、节能改造评估方法。应对室内热舒适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对节能改造后的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估。
目前,该标准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针对第三项、第四项工作任务-《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评估指南》、《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手册》已分别完成了大纲,正在进行具体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