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能源论坛 >> 从规模经济理论看电改:电网拆分只会增加成本
|
|
从规模经济理论看电改:电网拆分只会增加成本 |
时间:2013/3/29 |
近期,关于电力改革的观点出来不少。围绕拆分电网的问题,也颇多评论。其实,对于电信、电网、铁路、公路等具有基础网络属性的产业,规模经济理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规律,即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的增加,可以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这就是规模优势的体现。
换而言之,一个大的基础网络即使拆分成无数小网络,也依然是自平衡、自运行,除了增加交易费用、安全、备用容量等运行成本之外,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竞争。从规模优势角度看,电网即使拆分了,也无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局面,只会增加成本。
不过,中国还是有“专家”能绕过规模经济理论这个坎儿,果断让它失灵,开出了私有化的药方,即无条件开放电网基础设施领域。
但是,私人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本质,会因开放电力市场而变成“活雷锋”吗?
电力行业属于受政府管理的公用事业,特别是输配电价受到严格管制,赢利空间较小。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私人资本基本不会考虑投资建设前期规划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还本付息时间长的项目,而是短平快的项目,力图最快实现收益。
私人资本、外资毕竟不是“活雷锋”。类似供电供水这样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普遍服务特点的公用事业,不能放松国家控制的力度。兰州威立雅水价风波就是证明:法国水务巨头威立雅溢价收购兰州水务股份,入主当地水务市场后,尚未提升服务质量,却立马将水价上调0.3元/立方米。事实上,从国家对外资放开城市供排水管网市场之后,全国几乎所有城市共同上演了一场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
公用事业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无疑需要政府的监管与控制。作为普通电力用户,我个人感觉目前的电力服务还是不错的,电价也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电价相对较低,如目前我国居民电价平均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60%。
“先立法、后改革”是世界各国公用事业领域改革的基本路径。特别是涉及民生、具有普遍服务的公用事业改革,更是要慎之又慎,否则不但不会促进行业发展,反而会带来社会总福利的损失,损害人民的切身利益。
我们应当相信政府的决心与智慧,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电力行业基本规律,走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而不是简单地拆分或私有化。改革,是未来中国最大的红利,也一定会让人民共享。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有删节)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王野平: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力产业发展脉络 |
下一条:
李玉喜:建议放宽页岩气补贴界定标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