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还原煤炭商品属性,关键在价格发现
 
还原煤炭商品属性,关键在价格发现
时间:2014/6/23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6月13日召开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能源革命”,成为本次会议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有专家指出,在国内和国际能源格局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将能源问题提高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意义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主任钱平凡表示,绿色能源革命在全球风起云涌。前不久,美国出台了碳排放新规,提出到2030年,所有发电厂的碳排放总量相对于基准年2005年降低30%。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也是为了将碳排放降下来。这跟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理念,一脉相承。

“就煤炭而言,面临的压力或更大,要积极推动煤炭生产、消费和流通革命。”钱平凡说。

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体系,有助于发现煤炭价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对此,钱平凡认为,煤炭已具备普通商品属性,其市场体系也正在不断完善,关键要利用市场的力量建立价格形成机制。目前,焦煤、动力煤期货已经发展起来了,但煤炭现货交易体系尚需完善,最重要的问题是电力企业不积极参与。

“发现煤炭价格的平台有了,但是买方不太愿意参与。在市场体系中,如果市场主体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商品价格是很难被发现的。”钱平凡说。

他呼吁,煤炭各方强化市场行为,提高市场效率,参与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其中,电力企业和铁路企业很关键,特别是铁路企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制约煤炭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铁路运力。煤炭买卖双方签署协议后,必须经过铁路运力的许可,否则交易难以实现。

钱平凡表示,今年初,国家出台了《煤炭物流发展规划》。建立煤炭物流园区是大方向,煤炭运力不是配给用户的,而是点对点的对接。如铁路客运,它不是配给个人的,只是从一个站到另一个站,不考虑这个人是谁。现在的站要有大的物流园区做支撑,所以要引导煤炭物流园区发展。

建立煤炭物流园区,一来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二来可以为煤炭价格形成提供基础,三来可以洗煤、配煤,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

钱平凡认为,推进煤炭清洁利用,还原煤炭商品属性,加快铁路对接、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将有助于发现煤炭价格,“这对煤炭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生产和消费的革命,还是一场流通的革命”。

从享受煤炭产品到享受服务,也是一场革命

钱平凡指出,能源消费革命不只是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还要提供服务。能源消费革命不局限在煤炭领域,若分布式能源发展起来了,也将是很大的能源革命,“太阳升起了,你就开始赚钱了”。同样,从享受煤炭产品到享受煤炭服务,也是一场革命。

“如果煤炭企业能够为电厂提供服务,对提高电厂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只有把企业引导到这个方向上来,发展才是可持续的。”钱平凡说,“市场经济讲的是效率问题,能源生产、消费和流通也得讲究效率。”

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钱平凡认为,我国对进口煤要开放,不要限制,要更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源,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

“我们发展煤炭产业,不是为了挖煤而挖煤,是为了推动制造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不是拿煤跟别国竞争,而是拿产品跟别国竞争。”钱平凡说。

他表示,限制进口煤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应该从源头上管住电厂,把电厂的碳排放管起来,“你把电厂的碳排放管死了,电厂就不敢要劣质煤了,劣质的进口煤自然就没有市场了”。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聚焦央企审计揭出那些败家事
下一条: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解读能源局“三定”方案 简政放权加强监管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