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鄂尔多斯东胜“煤海”转型路
 
鄂尔多斯东胜“煤海”转型路
时间:2013/9/16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和节能减排对煤炭需求的逐步降温,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使煤炭行业从“黄金十年”的“井喷式”增长转入低迷态势。面对当前形势,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十分急迫,特别是煤炭资源经济突出的省区,没有转不转的选项,面对煤价深度调整,寻求经济发展是最大的转型动力。对此,作为我国煤炭主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在转型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领先前行。本刊报道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推进转型发展取得的新思路,是一个实例。

煤炭,这个曾经在“黄金十年”为煤企和地方经济带来滚滚财富的“乌金”,如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而骤然降温。我国煤炭市场需求下降,煤价从2012年以来持续下滑,导致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并直接影响到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地方经济发展。煤炭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发展?近日,记者来到煤炭“黄金十年”迅速崛起并受到近年煤炭市场滞销影响较重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采访,了解到东胜区将煤炭经济下行的“危机”当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化“危”为机、乘“机”而上,推进煤炭资源的深度加工转化,延伸煤炭产业链,创造性地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产业多元化发展取得成效。2012年,全区在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重的形势下,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6.06亿元,人均GDP为141310元,地区生产总值850.34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49.78亿元,其煤炭产业产值323.14亿元;2013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1.29亿元,同比增长4.0%,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09.96亿元(不含康巴什新区),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县域百强和自治区前列。

“煤海”之上的财富集聚地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个能源资源丰富、颇具魅力的地方。
东胜区地处有“中国21世纪能源接续地”之称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2530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东胜煤田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处于“煤海”之上的东胜区,煤炭预测资源量达1000多亿吨,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92.94亿吨,勘探面积约为900平方公里,基础储量101.32亿吨,占鄂尔多斯市上表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的12%以上,煤炭发展潜力巨大。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兼顾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东胜区抓住了“煤炭黄金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急剧上升的战略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呼和浩特)、包(包头市)、鄂(鄂尔多斯市)“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和沿黄河经济开发带的重要地区,受到国内外关注。
自2002年我国煤炭价格开始缓慢抬头,到2004、2005年的爬坡,再到2009、2010年的大涨,并于2011年煤价创下历史新高,这十年被视为“煤炭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间,东胜区实现了以煤炭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从2002 年开始 ,东胜区坚持“ 工业立区”, 工业经济强劲扩张。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4亿元,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69.2 亿元 ,工业增加值达 25 亿元 ,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8 亿元。
到“十五”末的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亿元,是“九五”末的4倍,年均增长27.9%;财政收入达到29.4亿元,是“九五”末的5.9倍,年均增长42.8%;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的旗县(区)。
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03.7亿元(包括康巴什新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旗县(区)。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达到639亿元,是“十五”末的4.68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8.2亿元,是“十五”末的5.7倍,经济发展连续五年位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
2011年,东胜当地的煤炭业进入鼎盛时期,产量由2008年的4983万吨迅猛突破10492万吨,煤炭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左右。当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3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23.7亿元(含康巴什新区),比“黄金十年”初期的2002年的6.96亿元增长31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亿元,比2002年的13.35 亿元增长40.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02元,比2002年的6972 元,增长3.4倍。
采访中,谈起那些年煤炭产销两旺的局面,一些煤炭企业老总仍掩不住喜形于色。回忆那时候,一些外地人拿着成千万、上亿元的资金跑到这里买矿、倒矿赚钱,当地的煤炭企业也开足了马力增加投资,煤炭好似乌金,煤场外排了长长的车队等着装煤,基本上都是现款发货。煤炭业的兴旺带动起当地人们生活富足,尤其是煤炭企业老板赚钱太多,就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致使当地房地产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
然而,煤炭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从2012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急转直下,价格一路下跌,东胜区煤炭企业同全国同行一样走入低谷。
            
逆势“突围” 转型升级发展
 “我们这里的煤价从前几年的每吨300多元,跌到现在的100来元,如今我们矿卖一吨煤仅挣5元,几近亏本。”一家煤炭企业老总这样诉说。受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冲击,可用财力的减收,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为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困局,全区打响了一场逆势“突围战”。
“危机恰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张平一语掷地有声。早在2012年初,他就认为,这场以经济增长下行为特征的所谓“经济危机”,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机遇。虽然,他也担忧东胜区经济在连续几年高投入、高增长、高基数的发展轨道上,出现徘徊趋缓,要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难度极大。但,东胜不能倒退,必须前行。
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堪比黄金。围绕内蒙古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按照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对核心区产业带建设的要求,东胜区委、政府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着力增强煤炭产业竞争优势。

转型一: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发展煤炭精深加工项目,提升产业层次
东胜区针对当地煤炭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加工、转化深度不够,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煤质竞争力弱的问题,确定转型升级的重点。实施煤炭资源二次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经整合的35座煤矿形成产能近1亿吨,目前正积极筹划组建东胜区能源集团,提高煤炭现代化开采水平,推进煤炭开采向集约化、洁净化转变。争取到2015年,全区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平均达到300万吨/年,产销量控制在1.1亿吨;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大型煤矿达到90%以上;煤炭回采率达到75%以上,露天煤矿95%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洗选率达到95%以上。同时,大力推广煤炭脱水烘干和提质项目的建设,促进煤炭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煤炭资源深度加工,提升煤炭附加值。
在煤炭产业布局上,记者从《2013-2015年东胜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中看到,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东胜区西部建成千万吨级煤炭企业2家,中部建成两千万吨级煤炭企业1家,东部建成千万吨级煤炭企业2家,淘汰300万吨以下煤炭企业,所有煤矿全部建成高产高效矿井。“十二五”期间建成伊泰集团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202万千瓦,“十二五”末到“十三五”期间建成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鼓励煤炭现代产业的引进。东胜区对重点引进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煤电一体化建设、大型煤炭储运物流中心、煤炭交易市场、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等项目,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一是企业所得税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三年,之后5年按15%减免,二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给予补助,三是在手续办理方面给予简化,四是给予项目在规划、土地征用方面支持,大型项目给予资源配置。
目前,东胜区转型升级的煤炭项目正在建设中。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塔拉壕煤矿及选煤厂、内蒙古同煤鄂尔多斯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色连一号煤矿及选煤厂、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色连二号煤矿及选煤厂、内蒙古银宏能源有限公司泊江海子矿及选煤厂等项目续建,将于2014年和2015年投产;杭锦旗聚能能源有限公司油坊壕矿井及选煤厂项目、鄂尔多斯市巴音孟克刘家渠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400万吨粉煤烘干脱水项目、鄂尔多斯市巴音孟克纳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2400万吨粉煤烘干脱水项目正在新建;还有双欣杨家村煤矿低温流化床煤炭干燥系统,双欣杨家村煤矿煤泥回收系统也在新建。此外,还将引进一家煤炭深加工项目、引进一家大型煤炭科研院所机构。

转型二:发展现代煤炭物流产业,推进煤炭大供应链体系建设
近年来,东胜区以“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发展理念,创新建设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坚持以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为龙头,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依托铁路、公路物流集运体系延伸,在煤炭产销集中地、交通枢纽地建设煤炭集装站和物流园区,形成产运需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生产、运输、储配相互支撑的煤炭销售和物流配送的大供应链体系。致力打造中国西部煤炭物流核心区,建成辐射西部地区的煤炭电子交易中心。
从近年煤炭市场低迷中,东胜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煤炭市场价格竞争已成过去,煤炭生产成本已无多少水分;而煤炭市场新一轮竞争,要靠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结合而成的大供应链体系,在占煤炭售价40%的流通成本上。因此,从煤炭流通环节着手,实现从生产型销售向生产与经营型销售并重的转变,势在必行。                
记者从东胜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份报告中了解到,近年来,东胜区重点培育煤炭流通行业,发展煤炭物流市场、电子交易平台、集装站等,将在未来五年建煤炭综合物流园区3处、煤炭集装站3个。此外,他们还加强与秦皇岛、曹妃甸、黄骅港等港口和国内大型电力公司合作,推出煤炭超市、招标拍卖等交易模式,建成辐射西部地区的煤炭电子交易中心。
加速推进煤炭集装及物流园区建设。今年,东胜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是,开工建设罕台川煤炭集装站及物流园区,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线路总长度约6000米,储煤场占地300余亩,煤炭发运能力约3000万吨/年;计划直接与包西铁路接轨,并配套建设罕台镇到贺家塔的运煤公路;2014年完成铁路修建,物流园区的煤炭洗选、白货的仓储等投入运营。二是,建设旧庙沟(塔拉壕)煤炭集装站,计划总投资约8亿元,设计规模为年发运量2000万吨,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完成征地、设备采购等工作。三是,建设同欣元(罕台镇)煤炭集装站,计划投资3亿元,年发运煤炭500万吨;拟于今年底完成项目全部工程建设,投入运营。四是,建设嘉远煤炭物流园区,计划总投资约4亿元,年吞吐煤炭能力为5000万吨,拟于今年底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基本建成,完成1家洗煤厂、3家配煤厂进入试生产阶段。五是,建设华宸煤炭物流园区,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年煤炭洗选能力800万吨,拟于今年底完成园区主体工程。六是,建设中孚煤炭物流园区,计划总投资6亿元,今年完成征地和园区主体工程。七是,建设新兴煤炭物流园区,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发运煤炭能力1500万吨,并配套建设1000万吨洗选能力的洗煤厂。目前,已建成的敖包沟煤炭集装站投入运营,煤炭年产销量达5000万吨。
推动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东胜区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依托智能化物流园区和储备基地,创立了领先的煤炭供应链服务模式,构建了以电子交易为核心,信息服务为基础,物流服务为保障,金融服务为支撑的一体化全方位开放式服务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预计到今年底,参加煤炭交易市场会员企业达到500家,交易量达到2亿吨,其中交易结算量8000万吨、交易合同供应链融资量5000万吨。市场完成开发结算银行数量达到12家,提供5家以上可全国开户绑定的银行,覆盖90%以上结算银行。市场建立的《内蒙古煤炭交易网》进一步完善煤炭电子交易中心职能,建设煤炭期货市场,实现从生产型销售向生产与经营型销售并重的转变。其网日均提供有效供求信息达5000条,日产运销信息推送300-400家客户,行业信息涵盖晋陕蒙和环渤海主要港口。今年,他们还将完成日均可接纳运煤车300辆的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其“供应链服务平台”整体项目配套资金达1.5至2亿元。
为保障煤炭产业转型的资金投入,近年新成立的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做好煤炭物流调度综合平台和配套体系建设,进行总部基地建设、达旗杨家壕、准旗大饭铺、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预计今年完成投资23亿元,进行配套园区招商、软件系统建设等。
蓬勃兴起的煤炭流通产业,促进了全区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2012年,东胜区在全国煤炭市场低迷中,实现煤炭产销量达9810万吨。

转型三:瞄准高端,发展清洁能源
对于煤炭提质,就地转化以及煤炭物流、电子交易等项目的引进,实现东胜区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东胜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8337”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东胜区正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的深度加工转化,力争在煤炭的“洗选配、产销运”的基础上,使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发展清洁能源上寻求新的突破。
“如果将煤炭当燃料卖,相当于卖面粉;如果在坑口发电向外输送,相当于卖馒头;如果将煤炭进行深加工变成煤化工,那就相当于卖糕点,效益增长显而易见。”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述。对此,东胜区业界有着相当的认知,发展清洁能源也是他们多年以来就在考虑和推动的事情,如今煤炭市场滞销,变煤炭燃料为原料,就地消化过剩的产能,这种转型升级就显得更为迫切。
实现煤炭资源坑口就地转化,使煤从空中走、从管道中输送,地处“煤海”的东胜区有着比较优势。
一是当地煤炭原料充足,具备低成本聚集条件。东胜区煤炭储存全境分布,有着充足的原料保障。目前,煤矿生产已经形成大型机械化露天开采和全自动井下安全综采规模,全区共有井下开采煤矿13座,露天开采煤矿22座,年综合生产能力上亿吨,为实施煤炭气化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原料供应基地保障。同时,全区煤矿布局较为集中,每座煤矿相隔不到10公里,具备煤制气原料运输和产品物流的低成本聚集条件。
二是原煤价格低廉,煤炭气化效益较高。煤制气项目所采用的当地原煤属于低热值煤,低位发热量为4200大卡/千克,价格每吨150元左右。数据表明,当地原煤到2013年7月份平均销价已降至每吨120元左右,比周边旗(区)原煤价格每吨低50元—150元。这样,使发展煤炭气化的原料成本较低,产出的相对效益比周边地区煤制气项目高得多。
三是煤质适宜,节约水资源。东胜煤田内煤的变质程度较低,煤种属低灰、低硫、特低磷、高挥发份、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结煤,可作为气化、型煤、低温干馏、水煤浆制备、煤制油等用途。尤其是,东胜地区煤炭比周边地区的煤炭含水份高,自身内水可以降低煤炭气化过程中的工业用水,为煤制天然气项目节约水资源,同比可节约20%。
四是天然气管道输送的有利条件。东胜区位于国家实施西气东输战略的天然气气源地域,靠近北京、天津、西安等重要城市,属于西气东输的近距离地区,平均距离只有800公里左右,有利于煤制天然气的对外输送。同时,东胜境内包茂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包西210国道、包西铁路、包神铁路纵横交织,形成十分便捷和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这为发展煤制气化工产业奠定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五是东胜区蓬勃发展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可为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项目提供设备国有化生产制造加工基地,同时可带动东胜区现代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提升。
为确保煤炭转型发展扎实有效推进,东胜区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吸纳和引进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境内外大额资金,采取中外合资合作的方式启动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扶持措施,在土地费用优惠、税收减免、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落实国家、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三是经信、发改、土地、环保、建设等部门联动,为项目审批及建设提供高效率服务,开辟行政审批及项目建设跟踪服务的“绿色通道”。四是积极争取国家能够将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特别是煤制气项目列入东胜区。
采访中,东胜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期接触洽谈,区里将有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意向的煤业集团与国外成熟先进的煤制天然气技术进行嫁接,初步培育一个年计划消耗低热值煤炭1500万吨、生产气体40亿立方米、实现年生产总值近100亿元、高度节能减排的煤炭坑口一体化气化综合利用项目。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煤制天然气将迎黄金发展期
下一条: 聚焦太阳能 助推能源转型——记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高峰论坛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