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刘吉臻:以节能缓解能源危机
 
刘吉臻:以节能缓解能源危机
时间:2014/3/7 
   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表示,能源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煤,占全球能耗的20%,煤炭消费量已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能源消费需求还在增加,能源问题必将进一步凸显。这个现实国情,提醒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着眼长远未来,去面对能源形势,应对和解决能源问题。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正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能源短缺危机、能源安全危机以及环境危机这三个方面。能源短缺危机表现为: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的19.3%,但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的10.7%。短缺状况至少还将持续至21世纪中叶,直到经济发展基本与自然资源消耗脱钩。能源安全危机表现为:近年来我国主要能源进口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3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逼近国家确定的61%“红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1.6%,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进口煤炭占全球贸易量近1/4,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特别是我国85%石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困境”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词。环境危机表现为:“黑色工业化”伴随着大气、水、土壤的全面污染,从局部影响扩散为全民影响,污染从隐性变成显性,其发展趋势已经无孔不入。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有7个在中国;2013年我国中东部一些地区全年约1/3的时间被雾霾笼罩。能源危机不仅是物质性危机、也是国际形象危机,更是深入民众的意识、精神和知识危机。中国在世界有限资源中消耗份额越高,自然对他国的威胁越大。“世界污染排放超级大国”的国际形象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减排的“众矢之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均是世界第一,其中颗粒物排放量占世界的33.5%。人们面对雾霾的无奈、恐慌和评论,无法反思生态与能源之间的延续性发展思路和理性面对个体对于能源危机的责任。生态文明教育的普遍空缺,是一种知识和精神危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每年的能源浪费在4亿吨标准煤,占到能源生产量的12%—16%。能源从采掘到进入终端消耗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浪费,“采1吨煤扔6吨煤”、“50年扔了6个百亿吨煤田”、“绝大多数国内制造业企业均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等说法不绝于耳。不仅是生产领域,生活领域的浪费也是天文数字,舌尖上的浪费、满街油老虎、土豪式消费等。居民的直接能源消耗为20%—30%,间接能源消耗达到48%左右建筑业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约27%,而全国空置房面积可供370万以上人居住。此外,交通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的8%—10%。

  我们必须倡导节能优先,充分地提供生态教育公共产品,以应对物质性、精神性并存的能源危机。十几亿中国人民始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又是分享生态文明成果的主体,节能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政府也必须赋予每个人节能环保的权力和能力,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的时代和国际背景、党的新型治理实践与群众路线、人民环境意识日趋强烈催生出来生态文明教育是应运而生的全民必需品。

  节能优先是能源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对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现状的尊重。我们是搞能源电力的,也是搞科技和教育的,我们对节能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

  在中国实行节能有四个优势特征。一为规模效应。推行全民节能具有社会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能节约一度电、一吨水,这个能量是十分巨大的,潜力也是十分惊人的。二为低成本。以燃煤发电发展为例,2013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率是321克/千瓦时,比2000年降低18.1%,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到能源消耗的66.6%、18.8%和5.7%,煤炭比例已是1978年来的最低值,36年来没有实质改变。我们估算,煤炭比例降到50%以下至少还要另一个36年。现阶段,依靠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现状很难迅速改变,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就要有巨额的投资,相对而言,节能是低成本的,人人贡献一份力量,就是最直接的减少经济社会发展成本的方式。三为时效性强,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四为时代性。中国的民族素质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绿色、低碳的生活,善待环境,节约资源,是应该全民现代社会,现代人必备的公民素质。

  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技术、也是经验;是规划也是执行;是空间也是时间;是法制,也是道德。

  基于以上认识,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大力发展和推广生产和生活中的节能技术,形成节能技术公共目录,公布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标准,借助传统及新媒体大力推广节能经验。

  第二,提倡全民节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提出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良传统,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动员、鼓励人人积极参与和支持节能行动,科学转变拉动内需的不科学、不妥当行为,形成新型公民城市生活素养,由美丽人民塑造美丽中国。

  第三,精细管理资源配额,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施行梯度价格和差别化管理。精确规划地区间能源供需平衡,另外,在保证公民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严格反对“土豪式”的浪费。

  第四,修订《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把节能环保作为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加入激励全民节能环保和惩罚失当行为的实质性条款。

  第五,提供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产品。政府、各级高校、社会媒体加强节能公共知识整理与创造,给工业发展决策者、普通百姓节能环保者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加强和丰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危机教育、社会舆论等领域的浑然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个国人都有意识、意愿、权利、能力参与到节能环保中去。(本报记者 张墨思)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周吉平:加快天然气发展需政策保障统筹优化
下一条: 包满达:赤峰电力外送通道亟待打通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