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张国宝:国产装备离世界一流的路途还很远
 
张国宝:国产装备离世界一流的路途还很远
时间:2014/8/15 

“我国能源装备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装备产业,只是停留在某个门类上,离GE、西门子这样的大型跨国装备企业差距依旧很大”。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7月28日在“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召开间隙,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缺少像GE、西门子等

  系统专业的装备制造企业

  在谈起我国能源装备三十年的发展,从风电设备、核电设备、水电设备到火电设备,从船舶工业到石油石化装备,张国宝如数家珍。他表示,“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能力很强,而且有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中我们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把自己的装备或者技术出口到世界各地,走的是别的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目前有这个条件,我们要实现装备走出去,我觉得这也是双赢的。”

  从引进技术、模仿学习,到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到自主创新、行业领先,再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我国能源装备业3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众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也从原来的“追赶者”转变成业界的“领跑者”。然而虽然目前装备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时也能看到中国的能源装备企业和国际上巨头装备产业,比如跟ABB、西门子、GE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中国就没有形成一个大的系统性的装备制造业能够跟GE公司或者像三菱重工、西门子媲美,尽管中国也有一些企业集团,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但这些企业的发展都只是一个门类,比如就只是做发电设备。但是GE它不光是做发电设备,它连飞机发动机都做。”张国宝语重心长地说道。

  “例如GE公司是属于常青藤式的企业,我们过去就曾听说它在发展时实行末位淘汰制。企业里面有好多门类,如果后三位产业盈利不佳,它可能就被集团卖出去,之后集团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产业进来。如GE公司原来没有风电,安然公司反倒有,但是后来它看到新能源发展很快,就从安然手里把做风机的技术买过来。GE不断在吸收新兴的产业,淘汰一些过时落后的产业,这是GE公司不断创新的结果。”张国宝告诉记者。

  走出去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

  目前在国际领域中,中国大型装备虽然已经走出去,但企业整体上还缺乏国际竞争力。资料显示在2013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的80多家企业分别来自26个行业,上榜企业主要来自采矿与原油生产、金属产品、商业储蓄银行、车辆与零部件、工程与建筑、贸易等行业。在2013世界500强的56个行业中,有44个行业都有美国大企业入围,比中国大企业多18个行业。然而在这些行业中,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起步才刚刚开始。

  在谈到高端装备走出去时,张国宝表示高档数控机床、高端轴承、液压件等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我们目前还难以掌握,其核心技术主要还是引进国外。他指出,“原来我们最不敢碰的,中国能源装备的‘两个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 ‘心脏’就是发电机、动力、轴承这一块,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神经’是指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分布式控制系统),当然这是业界专家调侃的说法,但是中国装备企业想要走出去,就必须克服这‘两个病’”。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上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一般有三项指标,即企业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比重、企业海外销售区域的覆盖程度、企业拥有的跨国人才数量。张国宝表示,“ 尽管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额只占全球非常小的一部分,与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这些数字还是极小的。这也同样意味着,我国对外投资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避免恶性竞争才是企业发展长久之计

  中国装备企业在走国际化道路时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同样也遭受了许多难题,如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的看法不好,把“中国制造”烙上了低价、劣质的烙印。

  “如今国内装备企业多、产业利润薄、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面对这些困难,企业要做好市场管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当然创新发展关系企业生存,只有打造高精尖产品,中国企业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张国宝告诉记者。

  在张国宝看来,此种恶性竞争导致的一个后果便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因为自主创新需要研发方面的投入、购买和学习技术、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实现质量提高、技术领先,不断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户不珍惜你付出这么多所换来的先进技术,虽然价值好的东西价格应该高一点,但现在的情况是,宁愿不要价值好的东西,而去买一些便宜的产品。这使得我们这些愿意做基础研究的企业和群体受到很大损失,但另一方面国家又不保护,对于自主创新的企业付出的代价,国家也没有补贴,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

  张国宝认为,新形势下,装备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创新驱动,不断推出新产品,要从生产企业变成生产服务类企业。另外,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实践证明,能源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要紧紧依托国家工程,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推广。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IET专家:充电站布局应区分不同用户和车型
下一条: 中国核电发展需主动揭开“面纱”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