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国内首只私募碳基金启动
 
国内首只私募碳基金启动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时间:2014/10/30 
日前,“嘉碳开元投资基金”系列产品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举行路演,成为全国第一只私募碳基金,此次路演的产品还有“嘉碳开元平衡基金”,这被认为是国内碳市场迎来的又一次金融创新。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随着这两只私募碳基金的发行,中国碳金融将开启新的篇章,而作为全国碳市场最活跃的深圳,碳金融的积极尝试将进一步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节能减排的环保事业。

  碳市场的投资机会

  据深圳嘉德瑞碳资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嘉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介绍,此次的两只私募碳基金由深圳嘉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交易标的为碳配额和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其中,“嘉碳开元投资基金”的基金规模为4000万元,运行期限为三年,而“嘉碳开元平衡基金”的基金规模为1000万元,运行期限为10个月。

  记者了解到,嘉碳开元投资基金将募集资金并投资于新能源及环保领域中的CCER项目,形成可供交易的标准化碳资产,通过交易获取差额利润。其认购起点为50万元,预计收益率为28%。而嘉碳开元平衡基金的交易标的主要是碳配额,该基金以深圳、广东、湖北三个市场为投资对象,认购起点为20万元,预计年化收益率为25.6%。

  凯信联合资本管理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军表示,碳指数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碳市场将是未来十年最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而2012至2020年,更是发展中国家碳资产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宋建军说,在过去的石油时代,全球范围内出现了BP、美孚这样的石油巨头,到今天,BP仍然高居世界500强前列。“然而碳时代来临后,这个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在未来几年内,就会出现一位‘碳巨头’。”他表示。

  长期关注碳市场的高级会计师赵甦认为,世界将进入碳时代,这是不亚于互联网、O2O的机会,而当下国内一些碳市场的碳价格被严重低估。

  业内人士称,碳基金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政府控制配额发放,使控排企业感到履约压力,配额价格将会上涨;如果政府发放的配额较为宽松,则可能会使配额价格走势疲软,影响项目的盈利。

  碳金融衍生品陆续出现

  目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管控企业635家,机构投资者20多户,个人投资者700余户。今年8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境外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深圳成为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市场。

  陈海鸥表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以及碳金融市场有极大成长空间,碳金融领域将为传统金融带来更多新的理念和冲击,将持续产生更多创新型产品。

  今年以来,以碳资产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开始国内出现。

  5月12日,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是银行间发行挂钩碳资产收益债券的首次试水。在企业方看来,发行碳债券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碳资产与金融产品的嫁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工资工具的创新。

  9月9日,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这是国内首笔以碳排放权配额作为质押担保的贷款。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署了碳资产质押贷款和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额在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银行4000万元的质押贷款,用于实施国家推荐的通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实现节能减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第三方平台,为融贷双方提供质押物登记存管和资产委托处置服务,为银行与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

  陈海鸥透露,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未来也将推出碳保理产品,碳保理即配额质押,控排企业可将持有的碳配额质押给深圳建行,以此获取贷款。在她看来,碳债券和碳基金的发行都在碳金融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碳金融工具,促进新兴排放市场的发展。

  此外,也有消息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展开战略合作,以共享商业银行已发掘的绿色投资机遇以及节能减排专业企业。双方将合作创设超短融碳债券和环境权益抵押贷款方面的项目评价体系,为碳交易提供金融化、证券化以及清算结算服务。

  碳金融市场创新前景广

  在发达国家,碳金融创新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我国虽然碳减排市场很有潜力,但与之相关的碳金融和碳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部分银行在此方面的触角,还仅限于“绿色信贷”,围绕碳资源和碳排放的融资产品仍然不多。

  一位业内专家则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是成立碳基金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在其融资方面认识不够深,企业和银行不能看到它的盈利性与重要性,不愿出资参与碳交易,使得碳基金较难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减排潜力的国家,但国内的金融体系尚不发达,金融创新不够,碳基金在国内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应该是我国发展碳基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人士称。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2015年底北京日处理垃圾将达2.3万吨
下一条: 前3季度全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97.88万辆 仅完成年任务66.3%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