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西藏水电大开发仍须大规划
 
西藏水电大开发仍须大规划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彭科峰 郭爽 时间:2014/12/30 
日前,西藏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这是我国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藏木水电站位于海拔3300米以上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是西藏电力史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西藏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而相对滞后的经济,则给予了当地政府发展水电的充足理由。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西藏的水电有必要开发,这不仅解决了西藏用电问题,当地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还可能为东部输送能源。但是,资源开发的背后,生态保护问题也须引起重视。两者之间的平衡如何把握,仍须有关部门科学决策。

大开发已成趋势

“西藏水资源丰富,开发后对于国内电力供应和西藏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如果不开发,当下游全部开发完毕以后,上游的开发就比较困难了。”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陈传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关报道也指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据统计,西藏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亿千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上。水电可开发规模为金沙江900万千瓦、澜沧江800万千瓦、怒江1500万千瓦、雅鲁藏布江8000万千瓦。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宋献方表示,人类要发展,理所当然地要开发能源,这无可厚非。从目前中国的能源构成来看,70%都是煤炭,水电占20%多,核电更少。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有20%~30%的水电能量都来自西藏,其平均海拔在5000多米,而且水电是绿色能源,不用担心核辐射,不用担心煤炭污染,只是借助水的落差发电,如此人工瀑布,当然要开发。

目前,西藏在建的第二大水电站西藏昌都果多电站工程大坝已经浇筑至坝顶,同时西藏东部的昌都在不断推进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如此看来,西藏水电开发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生态保护须重视

“能源开发固然重要,但西藏地区生态比较脆弱,在开发前一定要充分论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裴源生说。

“适当开发是可以的,但如果开发过多,生态环境势必会受到影响。”陈传友说。

西藏地区是中国的第一台地,且紧挨着第二台地,近些年地震区域都是第一台地和第二台地变化的地方。

“从地质上讲,这里是一个复杂的变化带,地质安全是一个无法控制的隐患。”宋献方说,板块的碰撞叠加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以目前的信息储备是无法预估的,而修建大坝必然对地质结构产生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中长期会有什么变化?目前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应该说,它对于生态的破坏是必然的。”

“发展是必要的,但要有一个建设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能一味追求水电的高效能,而破坏了周围的植被与下游的水环境。”宋献方说。

长远规划是保障

事实上,华能、华电、国电、大唐四大发电集团在西藏地区布局已久。相关资料显示,华能集团负责开发澜沧江上游,华电集团屯兵金沙江上游,大唐集团驻守怒江流域,国电集团则布阵帕隆藏布流域。各大发电集团的电站建设,呈现一拥而上的趋势。

“在开发西藏的水电资源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工作。”陈传友告诉记者,开发之前,必须对西藏的自然条件作深入调查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为例,在建设某一个水电站时,必须提前考虑好上下游开发的整体规划。

宋献方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在作开发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安全周期考虑得长久一些,“千万不能一哄而上”。目前虽然水电建设已经在有计划地开发,但周期考虑得不是特别长。

宋献方说:“水电资源开发如果完全市场化,必然会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必须采取计划的手段进行适度控制。作好规划才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地高效利用。”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经济可行的大规模储能仍然是技术难点
下一条: 煤炭分级利用 需解决经济型和热解难题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