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赵会荣:丝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需拓宽思路
 
赵会荣:丝路经济带能源合作需拓宽思路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作者:赵会荣 时间:2015/2/11 
能源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头戏,也是对外合作中进展较快、成绩较突出的领域。仅就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这里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合作而言,2014年中国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天然气数量占总进口量的47.89%,中国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原油数量占总进口量的14.56%。根据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达成的协议,未来这些指标还将继续增长。

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能源合作之所以能够突飞猛进,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变化,促使供需双方走到一起。近年来,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能源供应板块中的地位及中国在能源需求板块中的地位均不断上升。相比之下,在金融危机及加快实施开发新能源战略的影响下,欧美在能源需求板块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乌克兰危机以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替代欧洲的能源出口市场。中亚国家能源出口长期受制于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对于中亚能源的需求下降,刺激中亚国家寻求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二是能源在各自的国家经济战略中均处于重要地位。政府和能源企业在推动能源合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三是各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国家之间关系稳定、良好,为能源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发展迅速,但合作本身还有很多不够完美之处。第一,目前的石油贸易量仍很有限,至少俄、哈两国对华增加供油的空间还很大。第二,彼此之间关于能源信息与能源政策的交流不够,能源市场开放不足,尚未建立能源协调和能源安全保障机制。能源供应和运输体系存在安全脆弱点。第三,尽管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但它们的能源金融服务体系都不成熟,能源金融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它们对于国际能源定价影响力有限,抵御内外风险的能力不高。第四,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和人才不足,以往合作基本在传统能源,各方对于新能源的研发、生产较发达国家滞后,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还处于探索中。最后,能源合作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多变等老问题。

有鉴于此,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需要着眼未来,开拓思路。就能源合作本身而言,需要逐步探讨扩大石油贸易量,建设能源合作的协调和安全保障机制,在能源金融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及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领域进行合作,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等等。

能源合作还要着眼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在这个大方向指引下,中国需要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尽可能争取合作共赢,即使现在不能合作也要为今后合作打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此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夯实基础。因此,能源合作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满足能源利益本身,还要做开路先锋,为与周边国家实现“五通”创造条件。

“五通”不易。发展紧密的经济合作未必必然导向良好的政治关系,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能源合作还需要在能源以外的地方下功夫。如何下功夫?恐怕必须要找到我们与周边国家诉求一致的合作点,避开障碍和雷区,先易后难,成熟一项做一项,逐步推动;避免内热外冷,大干快上,急功近利。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中国一方的家务事,而是涉及至少两方或者多方,因此需要避免主观臆断、自说自话。比如说,我们常常强调对象国能源资源丰富,中方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旺盛,对方国土辽阔,中方劳动力资源丰富,对方市场广大,中方商品物美价廉,双方经济结构互补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是对象国未必爱听。因为依靠资源和能源出口的国家认为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不合理。它们担心患上“荷兰病”,摘不掉原料输出国的帽子。除此以外,它们还担心能源和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移民和环境污染问题。

再比如,融入全球化体系、建设自贸区、推进贸易便利化、转移过剩产能、资源换贷款、租地种粮等,这些我们认为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做法,在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看来并非不会带来威胁。它们认为,全球化如洪水猛兽,可能给本国脆弱的经济体系造成致命打击,与中国建设自贸区和推动贸易便利化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过剩产业有可能是技术含量不高、污染严重的产业,接受贷款意味着受制于人,出租土地可能带来生态问题。

在能源领域,它们希望开发新的能源区块,延伸和完善能源产业链,提升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争取稳定和多元的能源市场。总体上,它们希望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改善基础设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创新经济。在这些方面,中国都可以提供给它们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中国的投资能力得到广泛认可,但技术和人才优势并不被合作对象所熟悉,猜疑和误解还很多。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增信释疑,推动技术和人文交流,以能源合作带动地区发展、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

(作者:赵会荣,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水电容量电量创纪录发电效率待提高
下一条: 崔守军:油价大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