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金涌:煤化工应做材料而非燃料
 
金涌:煤化工应做材料而非燃料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金涌 时间:2015/4/10 
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能源,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仍将唱主角。在“十三五”规划中,煤化工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分清楚哪些应该作为战略储备,哪些具有商业价值。

在油价低位运行的情况下,煤化工做燃料不宜大规模发展(如煤制油),而是要向做材料的方向发展,如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如果非要往燃料方向发展,那么也不应做燃料本身,而是做燃料改性的添加剂如醇、醚、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等,使其更清洁、更环保、更便宜、更低碳。

目前来看,发展煤制油有两大制约。一是经济性差。煤制油没有产业链,只是做燃料,不过是将燃料形态从固体变成液体而已,能量损失却很大,利用率只有36%左右。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大,能源转化效率低;投资也大,动辄上百亿元。当前,有的企业宣称实现了盈利,实际是把煤价压得很低,相当于把煤的利润吃掉了。

二是煤制油项目的寿命目前来看未必能超过10年。在中美去年签署的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中方首次正式承诺2030年前后中国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煤制油并非低碳项目,届时一旦加碳税,本来就雪上加霜的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发展煤制油的唯一理由就是石油替代。而目前世界石油年贸易量约为23亿吨,我国进口量为3亿吨左右,所占份额25%以下在经济上是安全的。煤制油等煤制燃料项目应当作为战略储备,保持技术优势不要丢掉,国家给予适当的扶持,把技术、人才留住,以备后需。

如果非要发展煤制油,可以做一些特殊油品,比如润滑油、蜡等,或者做一些石油工业中缺乏的产品。此外,还可以做石油添加剂,以提高油品质量。目前来看,炼油产品要提高质量是很难的。以柴油为例,十六烷值越高,燃烧越充分,对PM2.5等减少排放意义重大。目前柴油的十六烷值普遍在50以下,提高十六烷值比较好的一条途径是添加DMMn。添加20%的DMMn,可将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到60左右。我国目前柴油年产量为1.5亿吨,添加20%则需要DMMn约3000万吨。并且DMMn很便宜,1.3吨甲醇就可以生产1吨DMMn,经济性很好。

对于煤制天然气,国家也应有个战略考量,应研发催化气化、加氢气化等先进甲烷生产技术,同时要重点考虑煤制气的用途。如民用、工业窑炉用、取暖用等是可行的,也有利于砍掉污染严重的小锅炉,但如果用来发电则非常不合算。

实际上,相比于煤制油、煤制气,煤炭有更好的增值途径。煤制甲醇后,可以代替石油生产烯烃和芳烃,补充油气原料的不足,并且完全没有污染。比如大量在建的MTO、MTP等项目,技术已经成熟,甲醇制芳烃(甲苯、二甲苯)、煤制乙二醇等也都有实践。目前我国乙二醇60%需要进口,烯烃、芳烃每年缺口都在千万吨级,这都可以成为煤化工的机遇。

煤化工还可以进入塑料、橡胶等领域,做化纤、做油漆等,甚至可以发展一些特殊的煤化工路线,如生产帘子线用的己二腈。总之,要将其高附加值化,最终产品应该是材料而非燃料。

此外,“十三五”时期,煤化工要把“清洁”摆在第一位。煤化工废水的处理问题至今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零排放还无法实现。目前来看,选择适宜的废弃干矿井进行深埋,或许是比较现实的处理方法。

煤化工在“十三五”时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总的原则就是能耗要小、产品便宜环保、尽量延长产业链。对不具有经济性的技术,就做战略储备,而不应大规模发展。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电改方案要让群众“验收”
下一条: 新常态下陕西煤炭路如何走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