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 DefenPol China2025第七届广州国际防务暨警备外贸展 | 2025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暨第10届亚太电池储能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政策信息 >> 余热发电行业仍需国家财税政策支持
 
余热发电行业仍需国家财税政策支持
时间:2008/5/29 

     据中国证券报5月27日报道,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国内煤价大涨,煤炭下游企业承受极大的成本压力。一直苦于缺乏成本转嫁能力的水泥行业面临着能源价格飙升生存发展难题,而这也给了余热发电技术推广企业绝佳的发展机会。

  水泥窑的余热发电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始研发兴起的。当时以研究水泥装备著称的天津院在做装备设计时发现,水泥窑头窑尾的余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非常可惜,这部分余热完全可以进行再利用。经过了10年左右的研发,这项技术才成熟起来,开始在市场上进行推广。

  虽然技术发展有了30多年的时间,但真正被市场认可却在2006年。按照“十一五规划”,国家要求,到“十一五”末,水泥行业的目标是40%的生产线要求安装余热发电项目,新建生产线必须安装余热发电机组。

  有着余热发电行业多年从业经验的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德广却表示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目标2008年底就可以完成了。他介绍到,由于余热发电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水泥行业又处在拼成本的竞争阶段,使得这项技术在2006年后快速普及。

  据了解,能源成本在水泥成本中的比重超过60%。而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成本(包括折旧费)不超过0.15元/kWh,远低于从电网购电电价。且余热发电的额外收益丰厚:其一,水泥窑余热发电被列入了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国家财政补贴约相当于余热电站总投资的10%(平均项目的财政补贴在500万元左右);其二,CDM碳交易预期收益,如申办成功的CDM项目,每年收益大约也是余热电站投资额的10%;其三,低温余热电站采用“并网不上网”的技术方案,可减少外购电的线损,该线损约相当于余热电站供电量的5-7%。总体计算下来,余热发电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5年;对于高电价地区,投资回收期甚至只要2-3年。

  经测算,一条5,000吨/日的水泥生产线,配备余热发电系统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2.5万吨,每年减排CO2为6万吨左右,能够自给水泥企业的发电量占到水泥企业自身用电量的35%。

  正是因为收益明显,余热发电市场发展的也相当迅速。业内人士预计,3年内国内水泥生产线的市场存量就会被消化殆尽,后续的市场增量则需依靠新建生产线。据统计,如以标准线5,000吨/日的生产线为计算单位,2008年年底后还将有400条左右的生产线需要加装余热发电设备,每条生产线的余热发电系统投资在6,000万元,全国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存量至少还有240亿元以上。

  而国际水泥市场的这部分需求则更为可观。目前,除日本、德国外,其他国家的水泥生产线都没有加装余热发电设备,存量巨大。预计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比例基本在1.3∶1的规模,全球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至少还有10年的发展空间。

  “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公司正在处于满负荷的运转中。”作为国内余热发电的龙头企业,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000万元,到了2007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2008年预计将实现5亿元的营业收入,公司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0亿。

  据中材节能方面介绍,目前,余热发电领域主要有三种盈利模式。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可再生燃料法
下一条: 发改委或推醇醚汽车 标准将于今年年内出台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