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正不可逆转地扑面而来!中国已有18座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徐州也面临同样的命运,这座开采了120年的“煤城”,再过20年就无煤可挖了!
煤炭枯竭,接续替代迫在眉睫
为解决江苏能源供应,国家于1953年把徐州划归江苏。过去50年间,徐州生产的原煤有80%以上供应苏南和华东地区。随着煤炭向电力的转化,徐州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力输出地,1998年来的10年间,累计向苏南输送电能1060亿千瓦时。这种低于市场价的输出,仅2004年以来的4年间,就少收益20多亿。
而经过上百年的开采,徐州煤炭资源逐渐进入枯竭期。过去几年,徐州市先后关闭了167对煤井,近几年内还将有14对矿井陆续关闭。
那么,一向习惯于靠煤吃煤的徐州,下一步该往何处走?如何摆脱传统资源型城市“关井走人”的宿命,10余万产业大军何去何从?这成为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
省委省政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出台的4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每个方面都“涉煤”:帮助徐州解决采煤塌陷地和关破矿山土地利用问题;帮助徐州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150万平方米涉煤棚户区的改造将得到省政府补贴;支持徐工集团做大做强和徐矿集团产业转型转移,允许徐州的煤炭企业税前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对徐矿的产业转型转移,省财政给适当补助。
异地挖煤,挖出三个新徐矿
2001年,步入资源衰退期的徐矿,首次对大黄山、董庄、夏桥3对衰老矿井关闭破产,当年有7000多名正当壮年的在册职工结算回家。
面对困境,徐州人目光四射:到外部寻找发展空间!
2003年,徐矿集团下属张集矿雄心勃勃提出“五年再造新张集”。经过考察,他们最终将目标定位在陕西宝鸡。宝鸡是陕西省第三大工业城市,年需煤炭总量在500万吨。而该市仅有两个国有煤矿,年生产能力50万吨。经过长达10个月的磋商谈判,张集矿与宝鸡市政府合作成立了秦源煤业有限公司,改造年产仅15万吨的戚家坡小煤矿。
经过一年半的技术改造和扩建,2005年戚家坡矿投产,产量由15万吨跃升到90.2万吨。如今的戚家坡煤矿年产量达130万吨,生产规模进入大型煤炭企业行列,改写了宝鸡无大矿的历史。
戚家坡煤矿的成功打响了徐矿的品牌,赢得了宝鸡人的信赖。2005年,宝鸡市把北马坊煤矿交由徐矿集团控股重组。去年11月6日,徐矿集团再次与宝鸡市政府、陕西煤田地质局签署合同,合资经营麟北煤田郭家河井田……
短短几年,徐矿的大旗在西部到处飘扬:新疆塔城地区铁煤集团重组成立了,贵州桐梓矿区规划开发了,新疆天山公司俄矿400万吨技改成功。而承包生产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是徐矿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项目,也是孟加拉国第一座煤矿,所采的煤已为该国发电20亿度。目前,徐矿集团已初步构建了新疆、陕甘、贵州及国外等异地煤炭生产基地框架,在异地获取采矿权资源量50亿吨,建成和在建矿井12对,全集团已形成异地托管产能2400万吨。
据介绍,到今年年底,徐矿集团异地产量将与本部达到1∶1。也就是说,届时将有三个“新徐矿”在外部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