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李焕喜带了一份重要的提案希望在两会期间提请给有关部门。这份名为《关于尽快建立废弃节能灯管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议》反映出本市目前在节能灯使用回收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漏洞。他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完善回收机制,并教育市民合理使用、放置节能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节能灯换购今年破千万
李焕喜委员说,推广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已经被各级地方政府视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北京自2004年启动相应工作以来,按照政府出资、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已经在政府机构、中小学校、宾馆、医院、商场等陆续投入使用了180万盏节能灯。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180万盏节能灯一年可节约用电3900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8700吨、二氧化硫1164吨、氮氧化物1700吨。“2009年市政府提出完成四个区县总量约1000万只以上的高效照明产品的换购推广工作。”李焕喜委员说,这些节能减排工作使节能灯的总量将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字,而其相应的回收工作引人关注。
回收不当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刘虹表示,一个节能灯灯管平均含有0.5 毫克的汞(只有少数名牌产品可以做到0.25毫克左右),而1毫克的汞浸入地下会造成大约360吨水的污染。而眼下普通市民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废弃的节能灯不能轻易打破,否则会使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
李焕喜委员说,绝大多数的单位和居民通常在节能灯失效或破碎后就把它们直接丢到垃圾桶里,如果不及时地加以回收处理,势必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汞污染。“推广高效节能照明光源是一件好事,但废弃灯管中的汞及其化合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埋入地下,将成为一个新的巨大污染源。”据专家预测,即使按照500万只废弃灯管中有一半的汞废物可浸入地下来计算,也会形成每年约4.5亿吨水的污染潜能,这一数字远远超过所有北京家庭一年的用水总量。从填埋场释放出来的一部分汞还会以甲基汞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这种物质更容易进入呼吸道和食物链。刘虹表示,北京一个三口之家的一年用水量约90吨左右,而如果有超过500万只节能灯没有较好地回收而造成了污染,其污染的水量将超过北京所有家庭年用水量的总和。
李焕喜委员说,汞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有关部门在推广高效节能光源的同时,应超前建立防范污染机制,探索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节能灯管回收和处理体系。具体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在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效节能灯具的同时,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和使用者的回收责任,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2、宣传和普及废弃节能灯管回收意识,全社会都应了解随意处置废弃节能灯管的危害,必须妥善回收和处理。
3、调整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的激励政策,把一定比例的推广使用补贴转化为回收和处理补贴。
4、尽快建立废弃节能灯管回收和处理系统,科学设立回收网点,建立专门处理机构(或企业),保证废弃节能灯管有渠道、有措施地被分类回收和安全处理。
发改委回应
政府出资补贴处理单位
北京市发改委环资处处长杨智慧表示,李焕喜委员的建议十分合理,废弃节能灯的处理问题已经引起市发改委重视。从去年开始,市发改委建议市民将家中损坏的节能灯带到换购现场,交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今年,“一元节能灯”的换购将由去年的500万只扩大到1000万只,换购活动将走进更多郊区社区,专门的回收部门将在现场为市民回收废弃节能灯。
杨智慧表示,鼓励市民将废弃节能灯送到专门的回收站,由回收站送到专门的处理场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小区里收垃圾的小贩都能将灯管等物品进行专门处理。此外,政府还将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废弃节能灯处理单位进行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