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四届EESA储能展 | 2025甘肃(兰州)暖通展览会 | 2025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装备展 | 2025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暨绿色能源装备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将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将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
时间:2009/2/5 

      业内人士认为,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通过对于装备制造业是重大利好,将有力推动中国装备自主化,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将有力推动中国装备自主化,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副总裁、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总裁郑建华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被业界视为重大利好,它将刺激有“工作母机”之称的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振兴规划强调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要求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

      国信证券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余爱斌表示,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由来已久,本次规划是对2006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强调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三大亮点:

      首先是强调依托重点工程来推进装备国产化。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对这一条可谓是期待已久,目前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进,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给重大技术设备需求带来了较大增量。

      其次是对基础零部件的重视明显增强。国金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董亚光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都是“强整机、弱部件”格局,如工程机械在整机方面国内企业已做到了世界领先,但在关键的零部件如发动机、液压件方面,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如果国家能对某些重点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予以立项支持,相信促进作用会很明显”。

      第三是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重组。余爱斌表示,目前国外的装备巨头如GE、西门子都具备总承包、集成和研发制造等综合服务能力,但国内大多数装备企业还以制造加工甚至简单组装为主,整体竞争力不强。如果政府通过行政协调来推进行业联合重组,对龙头企业通过外延式收购来做大做强是极为有利的。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既立足于当前解困,更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提振了行业信心,也得到资本市场积极响应。2月5日,沪深两市机械板块涨势明显,尽管下午大盘震荡回落,汇通能源、北人股份等仍强势涨停,西北轴承涨幅超过5%。

      专家指出,装备自主化是这一规划最大的亮点。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堪称维系国计民生的“工作母机”,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业发达程度,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绝大部分市场被进口产品挤占,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认为,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是重大利好,中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打造出几个大集团,在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

      “振兴规划对我们是重大利好,预计公司的自航全旋转起重船、节能环保型场桥等产品会明显受益。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管彤贤说。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郑建华说:“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难题,最主要的还不是科技攻关,而是市场培育。规划最令人鼓舞的一条,就在于提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

      专家表示,规划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国内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和制造大型装备的能力,但还没有参与的机会,而很多项目主管方因看重国际巨头的实力,倾向选择国际产品。

      “从这点上来说,规划中提出的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金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董亚光说,“虽然国产重大技术设备在某些领域和国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聚焦第一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 寻求能源契机
下一条: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初定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