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 DefenPol China2025第七届广州国际防务暨警备外贸展 | 2025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暨第10届亚太电池储能展 | 2025第三届中国国际储能产业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多晶硅投资热:喧闹后风险悄悄显现
 
多晶硅投资热:喧闹后风险悄悄显现
时间:2009/2/1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正好可以形容目前国内的光伏企业。受多晶硅产能的限制,光伏下游企业“缺米下锅”,这一现状直接催生了多晶硅投资热。但在需求推动下的多晶硅投资热,喧闹的背后其风险正悄悄显现。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光伏产业驶入政策“快车道”,产能迅速膨胀。多

      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最主要生产原材料,占据其成本的80%。资料显示,目前多晶硅缺口在6000吨以上。以光伏产业30%的增长速度来测算,到2010年,国内多晶硅的需求将达到8500吨左右。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5个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的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整个链条呈金字塔形分布。据统计,截至2007年7月,在海外上市的10家光伏企业中,涉及到硅料生产的仅江苏CSI一家,而且涉及的只是半导体材料再回收,并非硅料工业晶硅生产。而我国目前能够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主要有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洛阳中硅和新光硅业三家,年常量尚不足1000吨。其余全部依赖进口,供应长期受制于人。加上国外对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封锁,产能一直无法扩张,多晶硅市场整体呈供不应求之势。

  近年来,众多公司投入大批资金“上马”多晶硅生产项目,项目规模动辄上千吨,甚至近万吨产能的生产线也并不少见。众多资金的进入或为解决原材料供给问题;或看中行业超高的利润。有消息称,目前多晶硅每公斤价格在2500元左右,成本却只五六百元。

  虽然国内的光伏产业现状是“两头在外”,但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太阳能发电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就目前来看,光伏发电的电价过高。而多晶硅原料价格过高,致使原料成本在整体成本的比重过大,则是影响电价过高的原因之一。据悉,目前多晶硅原料的成本在下游产品价格中占据了80%的比重。要想把光伏发电转化为一种常规可推广的能源,降低电价则是必然之举。要降低太阳能发电的电价,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改善生产工艺。

  在光伏电能的实现中,薄膜技术与多晶硅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在薄膜技术上,我国要比国外落后10年,多晶硅技术则要相对成熟得多。整个光伏产业要想健康发展,目前来说,多晶硅产能扩张是必然之举。

  但对于多晶硅生产厂家自己来说,无序、盲目的上项目,则可能意味着将来的一场灭顶之灾。据悉,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60吨。这些项目在未来一旦投产或是达产后,产能增加极有可能会造成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一旦产能过剩,目前的市场反转,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下游的硅片生产厂家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厂商可得利,但对于多晶硅生产厂家来说,动辄十几亿的投资,其风险就不可估量了。这一幕,早在几年前的光纤行业上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毕竟长达两年的建设期,加上3年时间才能够达产,投资决定与正式见效益间过长的时间差,市场的走向很可能会偏离投资的预期。况且,在光伏发电这个新兴的行业中,一直信奉“技术为王”这一观点。一旦某个光伏发电的某个关键技术得以改进或取代,整个行业布局也极有可能会因之改变。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产品90%原料来自海外,90%的市场也在海外。随着多晶硅价格的暴长,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拥有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国家,也开始更在意扶植本国企业,这使得下游光伏企业的市场拓展变得更加困难。而下游原材料需求的降低对于上游生产企业来说,则无异于“釜底抽薪”。

  据了解,因多晶硅原料缺乏,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在承受过去发展过热带来的后遗症,部分企业已在市场上遭受重创。这一幕如果出现在未来的多晶硅制造行业中,又会如何?

  因此,最重要的是把握行业投资和发展的“度”。投资者在受到多晶硅高额利润诱惑的同时,更应着眼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综合判断。毕竟,作为战略物资的多晶硅,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这一点,行业协会或相关机构应及时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和项目咨询,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滨海新区:新能源产业添丁 京瓷太阳能新厂开建
下一条: 太阳能热水器采暖普及需要政府全力推动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