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两会上,能源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除了开源,节能对缓解能源紧张十分关键。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EMC)是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的出现和基于此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rporation,ESCO)的繁荣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北美、欧洲等地区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90年代以后,EMC模式被视为提高能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发展十分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EMC已发展成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比如,在过去10年里,美国ESCO产业的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4%。
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却不尽如人意,牵涉的问题很多。但是,发展中国家节能的空间比发达国家大,节能的效益也可能比发达国家大,EMC是一个亟须发展壮大的产业。
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EMC模式的节能服务加速扩大,但规模相对于中国的节能空间和节能事业来说还非常小,还可以做得更好。
为什么EMC作为节能模式没有迅速在中国发展成为庞大的节能产业呢?一个好的东西,如果不能推广做大,那么就一定有原因:要么是大家不知道(对EMC模式不了解);要么就是存在机制障碍。随着节能减排的日益迫切和各方面宣传,人们对节能的意义理解日深,对各种节能模式,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也多了。事实上,做节能宣传的人很多,做合同能源管理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太多。
主要问题还在于机制障碍,主要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可信度(实力)的认可,二是节能管理的融资问题。节能投资收益回报通常时间很长,有背景和有实力的公司通常会有更好的赚钱机会,现在的节能服务公司通常规模小、实力差。采用EMC方式的节能项目,一般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垫付资金,一旦项目多起来,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节能服务公司无法承受,它们需要融资。这两个问题又是相互影响的。节能服务公司没有实力,融资就很困难;融不到资,节能服务公司就没有做项目的实力。
如果EMC模式的主要问题是节能服务公司的信誉和融资问题,那么,解决问题就可以从这里着手,方法应该很多。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