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四届EESA储能展 | 2025甘肃(兰州)暖通展览会 | 2025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装备展 | 2025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暨绿色能源装备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后石油时代”,我们如何应对
 
“后石油时代”,我们如何应对
时间:2009/3/18 

      新华报业网讯 曹湘洪,男,194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几十项重大炼油及石油化工装置的技改和扩建工程建设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核心提示

  买车不能光顾面子讲气派,应尽量开小排量汽车;加强节油技术的研究开发,让汽车少“喝”汽油;挖掘老油田的潜力,同时运用新技术将深海的石油“拿”出来;把秸秆变成油,把水碱变成酒精,开发生物燃料……面对即将到来的“后石油时代”,我们应未雨绸缪,提早采取一些应对之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得到了实惠,大家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轿车开始进入家庭,我们在座的同志有的已经成为了有车一族,有的正计划成为有车一族。开车离不开油,尽管我们国家的石油产量一直在稳定地增长,但还是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7年我们消费的石油当中,50%靠从国际市场进口,我们自己生产的石油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还不到。预测今后虽然我国的石油产量还可能在目前的水平上有小幅度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的速度和我们消费增长速度相比,要远远小得多,所以我们将会从国际市场进口更多的石油。国际市场的石油资源情况怎么样呢?今天在这里我就想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石油资源有限,不可能始终满足人类需求,“后石油时代”就在我们眼前

  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始终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世界的石油产量正在接近高峰,按比较乐观的估计,2030年世界石油产量将达到高峰,这也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应该说“后石油时代”就在我们眼前,如果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形势盲目乐观,不在现在就开始采取相对的应对措施,我们就会犯大错误。第二世界石油产量到达高峰,是后石油时代到来的标志。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叫马林金休布特,他在1956年提出了石油生产将遵循“钟型曲线”的规律,预言197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将达到高峰,以后石油产量将逐步地下降。

  石油产量到了高峰以后就会下降,而人类的需求在继续增长,于是需求就出现了缺口。我认为这就是后石油时代的起点,因为从2004年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以后,“后石油时代”一词开始出现在一些报纸、杂志,甚至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到了后石油时代,世界上还会有石油生产,也会有新的石油发现,但是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与生产量不可能满足消费的增长,所以供应的缺口将始终存在。

  对世界石油到达高峰的时间预测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派,一种是乐观派,一种是悲观派,一种是中间派。乐观派认为生产天然气附产的液体也是石油,它的资源量为33450亿桶,世界上剩余的石油储量足以轻松地满足2020年前全世界的需求。美国地质调查局是乐观派的代表,他们对世界的石油资源做过一个预测,最终的可采资源可以达到33450亿桶。

  同时,对于世界石油产量前景也有很多不看好的地质学家,悲观派认为世界石油产量现在已经或者是即将到达高峰,他们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600多处能够生产上规模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体系,到目前为止大约有400多处已经被勘探,剩下在北极、在深海这些很难勘探和开发的地方。

  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介于乐观派和悲观派之间,像联邦德国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的矿物燃料专家彼得·格林就认为,未来10年到20年中,石油资源的开发将达到枯竭点,也就是被利用的石油达到资源总量一半的那个点。

  生产形势严峻,供求关系趋紧。高油价敲响后石油时代到来的警钟

  乐观派认为世界原油产量到2030年可以持续增加到每天1.21亿桶,预测原油价格在2004年达到高峰之后,于2006年会回落到22美元一桶,并保持到2010年。此后逐年上升,2030年将达到29美元一桶,还认为如果油价在2030年前长期保持在35美元一桶,将使到2030年的石油需求量比每天1.21亿桶下降15%。

  而事实上,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不仅没有回落,而且持续上涨,石油的年平均成交价格从2003年的27.69美元每桶一直在上升,这是石油价格上升的一个趋势。除了长期的油价预测失灵,短期的油价预测与实际也发生了重大偏差。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美元大幅度贬值造成的,但也有人认为油价持续上升和投机基金进入市场炒作有关,这也不容否认。为什么更多的投资基金要进入油市?这是因为石油生产形势严峻,石油供求关系趋紧,油价不断上涨,而石油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也就更为显著,形势严峻就有人炒,炒了就能挣钱。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出现以后,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石油需求在下降,目前预测今年的石油消费量将比去年要低,由于消费的需求下来了,剩余产能多了,导致油价在不断往下掉,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总的来说,不断抬高的油价给我们敲响了后石油时代到来的警钟。

  高油价导致玉米、小麦、大豆等价格高涨;石油已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推进器

  当然美元贬值也加剧了世界能源危机,石油作为世界主要使用的一次性能源,价格大幅升高,带动了煤炭、天然气价格的快速上行。后石油时代到了,石油价格还会继续升高,世界石油产量已经或者即将接近高峰,增产能力十分有限。按照年均需求,到2015—2020年原油供应能力将远低于全球需求,为了弥补石油的短缺,生物燃料、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些燃料在短期内只能少量替代石油,远不能填补石油供需的缺口。

  眼下,高油价已经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高油价正在拖累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已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推进器,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世行行长佐利克认为粮价上涨的原因有饮食结构改变、自然灾害加剧、耕地减少、投机加剧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以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的结果。

  高油价促使一些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导致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高涨。像美国的燃料乙醇基本以玉米为原料,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是195亿升,到2009年美国新建的燃料乙醇产能将达到480亿升。加拿大政府通过一项法规,确定2010年将使汽油中含有5%的乙醇,截止到2008年5月初,加拿大用谷物和小麦为原料已建成或在建的燃料乙醇装置达16套,总生产能力为每年16亿升,需耗粮食390万吨。欧洲大力发展以植物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2006年产量超过400万吨,2010年将达到800—1000万吨。另外,高油价不仅推高了化肥等农业原料价格,还导致农业运输费用增加,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此外,美元贬值、一些国家实施粮食出口禁令也加剧了目前的粮食危机。

  有人看到最近国际油价40美元一桶感到很高兴,我个人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油价越低,意味着将来反弹以后的油价越高。因为油价低了以后,石油公司、石油生产国的收入降低了,收入降低后他们干什么呢?就减少对石油的投入,减少对石油替代能源的投入,这种投入的减少,将会使将来的产量也随之减少,造成未来的供求矛盾突出。将来当消费复苏以后,需求上来了,供应能力增加有限,油价就会反弹得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眼前我们可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我们不希望油价再往下跌,再跌对我们未来是不利的。

  开小排量车、挖掘老油田潜力、开发生物燃料;积极应对“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既然后石油时代就在眼前,我们应未雨绸缪,提早采取一些应对之策。采取哪些对策呢?

  ·买车不能光顾面子讲气派,尽量开小排量汽车,节约能源。现在我们新闻媒体、报纸杂志、领导讲话都在宣传我们要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节能降耗。但是我个人认为光靠宣传、教育,很难使节油节能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比如现在汽车进入家庭,大家买的车都希望气派一点儿,大排量、开出去有面子,所以我们国家的汽车消费市场,大排量车、SUV车消费增长很快。而小排量的车,排气量在1.8以下甚至1.6、1.3却很少。去年年底做过一个统计,按照国内市场小排量车的消费速度,到2010年小排量车就要退出中国市场。由于把握中国人的这种消费心理趋势,外国公司把很多大排量车都送到中国来制造。我们可以学习西欧、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充分利用价格税收政策作为调节杠杆,使消费者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我们国家的石油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怎样才能来实现理性消费?建议买经济型、油耗低、小排量的车,买车是为了自己用的。在座的可能有人去过欧洲或者日本,如果我们单车耗油能够降低到日本的水平,我们国家的汽车拥有量还可以翻一番多。我到日本非常注意看马路上跑的车,大排量的很少,大都是2.0以下的,欧洲也是这样。我们国家要出台燃油税的政策,有人就说我们的收入水平就这么高,你搞那么高我们承受不了。其实,欧洲、日本的燃油税占油价的比例都是很高的,有的是油价的200%,有的是300%,最高达到350%,于是开车人就想我要节油。美国的燃油税比较低,只有油价的30%,所以美国人就开大车,但是这两年美国的情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油价涨上去以后,一桶油40多美元,开车人也觉得受不了了,所以最近节能性的轿车在美国市场发展得很迅速。

  ·加强节油技术的研究开发,让汽车少“喝”汽油。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工具节油技术的研究开发,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运输车辆油耗标准,推动车辆发动机、车用材料、车用轮胎技术的创新,这个领域有大量的文章可做。现在大家非常关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未来汽车的开发,我认为氢燃料可能在未来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氢燃料电池目前的造价和加氢站的建设以及社会成本、安全要求,将会对氢燃料电池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日本人很聪明,在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同时,开发了混合动力汽车,代表就是丰田。中国石化跟丰田汽车有战略合作关系,因此我去年到丰田公司访问,他们请我坐了他们研发的混合动力汽车。应该说那汽车做得相当不错,行驶速度也非常快,需要的时候利用电动和燃油同时来驱动发动机,油耗可以比现在的汽车降低30%以上。

  我们注重汽车发动机的改进,更要客观、现实一点儿,前不久我们在海南跟丰田公司召开讨论会,有关凯美瑞推出新的混合动力发动机车型的事,其油耗可以达到20公里1升油,也就是说100公里5升油,节油效果是非常可观的。所以我们助推汽车技术的进步,要加快有明显节油效果和实用价值的混合动力汽车及低颗粒污染物排放柴油发动机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柴油发动机的耗油可以比汽油节油30—30%,去年德国大众到中国来访问,我们召开了讨论会,也希望中国能发展柴油发动机,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很多地方都限制柴油汽车上路,这个局面要改变。另外,我们还需重视能效更高的船用柴油发动机、农用拖拉机发动机的研制和推广使用,把油耗降下来。

  ·挖掘老油田的潜力,同时运用新技术将深海的石油“拿”出来。前面我说过,后石油时代并不意味着没有新石油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没有石油的生产,我们国家和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发新的技术,努力争取扩大石油的资源技术。比如说随着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完全可能有新的发现,而已经发现并投入开发的油田,运用新技术其采出程度还可能有较大的潜力。

  同时,可充分利用高油价的机遇寻找深层及深海的石油。要利用高油价的机遇,动用以前认为不具有经济性的油藏,这些石油埋在地下岩石的缝隙当中、孔洞当中,渗透炼油率很差,要通过技术的创新、地质的改造,把这些油“拿”出来。对于老油田,我们要提高采收率,我们国家的石油采收率是30%,比较好的也就是40—50%,怎么样才能提高地下石油的采收率,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努力攻关去解决问题。

  ·把秸秆变成油,把水碱变成酒精,开发生物燃料前景广阔。我们国家是一个农林大国,有很多农林的废弃物,这些是可以转化为生物燃料的,现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热。收了粮食以后,剩下的秸秆不要一把火烧掉,要把秸秆变成油,把水碱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再变成酒精。要加快此类生物燃料技术的开发,采用生物化学路线和热化学路线并重的开发思路,加快开发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燃料乙醇、丁醇或汽柴油的技术;要加强高产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种植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还有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就是培育生物油藻,让油藻生产出油来。生物油藻繁殖速度快,可利用污水或咸水培育,油藻生产过程中还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因此,要将生物油藻作为培育生物能源新物种的研究重点,组织好油藻生产生物柴油技术的开发。

  ·利用油页岩等非常规石油资源,可弥补我国石油供应不足。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包括油页岩、油砂沥青等,这些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可以部分弥补我们国家的石油供应不足。在高油价下,此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明显提升,要抓紧此类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开发;重点突破提高产油效率、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油品质量提升三大技术瓶颈。迄今我国探明油页岩可采储量约30Gt(十亿吨),折合石油储量约1Gt。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也应该从现在起,加强这一非常规石油资源加工技术的研究,做好技术储备,为未来对这一资源的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开发煤制油技术,减少我国石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发展煤制油可以缓解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减少石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发电用煤的需求量大,煤制油耗水量也大,尤其我国煤炭丰富的地区,往往是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因此,发展煤制油要根据水资源状况、近期及中远期煤资源状况、周边地区电煤消费状况等统筹安排。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石油提价中石化降价 石化两巨头竞争有点乱
下一条: 中国与伊朗签30余亿美元LNG协议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