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四届EESA储能展 | 2025甘肃(兰州)暖通展览会 | 2025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装备展 | 2025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暨绿色能源装备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展会资讯 >> 经济不景气,节能减排别松气
 
经济不景气,节能减排别松气
时间:2009/3/20 

      在2009年3月19日开幕的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最先进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成果一一登场,“它们展示了中国一直以来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下午举行的博览会高层论坛上如是说。但他同时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更应该抓住机遇,结合各国推出的有利政策,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清洁环保的创新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思维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才是转“危”为“机”的最佳作为。“尽管能源价格大幅下滑,但决不能认为节能减排的压力减轻了,相反如果轻视极端气候现象,继续延续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将加剧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

      对此,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司长赵家荣也表示了她的担忧。“现在有的地方出台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盲目上马‘两高’(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仅前几年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成果得不到巩固,而且经济发展会付出更大的环境资源代价。”

      他们的担忧得到了很多与会专家的认同。专家们一致认为,经济危机当前,我们仍要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切不可走牺牲环境求经济发展的老路。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给节能减排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资源效率下降。企业效益回落,投入不足,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实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赵家荣如是说。

      早在2008年底,中国政府就宣布投入4万亿元用于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此后,地方政府陆续增加配套资金。“我担心地方上的这些资金,项目审批没能科学论证,很可能会发生花费环境成本、加大资源成本的情况,短期内可以减轻社会成本,但是长远看并非如此。”在3月19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原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冯之浚表达了同样的担心。  

      事实上,从环保部的数据来看,这一情况确实存在,“这次拉动经济的投入中,有些地方把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以及对环保压力非常大的项目也报来了,环保部门卡住了300多亿这种项目”,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介绍。

      对此,专家们的态度十分明确。夏光表示,不能为了拉动经济,就令环保让路,我们的GDP必须是绿色的,节能减排必须始终坚持。但他坦诚自己有些信心不足,“随着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一些原来停产、歇业的企业又开始生产。2009年环境问题压力上半年可能不那么突出,下半年将比较重,整体并不是很乐观。”

      为了让节能减排得到更好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夏光提出,“现在最要害的一条就是坚决实行环境准入制度,经济很重要,但不能放松环保要求,要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能力建设实现GDP增长,继续加强节能减排不动摇,强化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执法”。

      赵家荣也表示,在国家发改委2009年计划中,这将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措施为继续关停一批小火电机组,淘汰造纸和炼钢等部分落后产能,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企业的贷款,以确保节能减排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保持同步。”

      在高层论坛上,万钢也一再强调,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中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切实需要,他表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山西省22家企业参展国际节能减排博览会
下一条: 国内唯一获UFI国际认可之专业电力电工展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