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传统燃油车禁售提上日程 成品油过剩格局或愈演愈烈
 
传统燃油车禁售提上日程 成品油过剩格局或愈演愈烈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春莲 时间:2017/9/14 

近日,关于我国正在制定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的消息不断发酵,新能源车概念股在资本市场更是持续大涨。

9月9日,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指出:“一些国家已经制订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目前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这些举措必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

尽管传统燃油车退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开始制定时间表说明这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5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的50%。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销售量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出现了飞速增长,受此带动,我国汽油消费量增速也常年保持两位数。但从2016年开始,汽油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

据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汽油消费量为1.17亿吨,同比仅增1.55%,而2017年1月份-7月份汽油消费量也同比增长1.27%,其中1月份-4月份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尽管2016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同比仍增长13.76%,但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较往年明显增长,2017年1月份-7月份我国汽车销量同比仅增4.1%,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仍保持20%以上。

金联创分析师李杨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扩大,对于传统汽油消费的抑制作用已经显现,并且随着后期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更多样化的出行方式的出现,汽油消费量增速或仍将继续放缓。而由于我国柴油汽车发展受到政策限制规模较小,因此后期禁售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汽柴油消费在下降,但产能却在不断扩大。

据金联创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将有超过2亿吨的产能将陆续投放,且向着炼化一体化的格局不断演变。尽管后期落后产能不可避免的将被整合或淘汰,但相较于炼厂的释放仍然相形见绌。当前,国内经济放缓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对目前成品油供需形势构成明显的冲击,后期越来越多的资源投放市场后,如何消化将成为不可避免的难题。

需要一提的是,今年三季度,中石油云南炼油厂和中海油惠州二期炼油厂将陆续投产,前者拥有1300万吨/年产能,后者包括22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及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

此外,中石化计划“十三五”期间,投资2000亿元,优化升级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四大基地优化升级后,总炼油能力将达到1.3亿吨/年,新增4000万吨/年的产能。

根据中石油经济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家成品油需求量约为3.19亿吨,同比增长2.2%;成品油产量3.6亿吨,同比增长4.3%,高出需求4043万吨,炼油产能进一步过剩。

李杨认为,传统燃油汽车禁售是后期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布局时间较早,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有一定优势,而且我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原则上不再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为了适应后期发展,传统汽车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新能源产业。

他还指出,鉴于我国汽车保有量庞大,且即便禁售之后,车辆淘汰也需较长时间,因此短时间内我国汽油消费的主体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但没有新增需求力量的支撑,后期汽油消费逐步萎缩将成为事实。传统燃油车企正在谋求改变,传统燃油生产和销售企业也应未雨绸缪。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国际油价周三收涨 纽约原油涨2.2%
下一条: 委内瑞拉石油贸易已不再接受美元付款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