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4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海上风电装备展 |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全球变暖,火炎焱 怎么破
 
全球变暖,火炎焱 怎么破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茆京来 时间:2018/8/10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虽已立秋,但高温酷暑却仍未褪去,“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已经成为朋友间最真挚的关怀。

高温酷暑也叫高温热浪,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受地理、社会和经济等多因素决定。由于世界各地的研究方法不同,目前国际上对高温热浪尚无统一明确的划分标准,我国通常将日最高温度35℃以上称为高温,持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高温热浪会使人和动物感到不适,产生或加重疾病,甚至引发死亡;也会加剧干旱,影响植物生长,使农作物减产;还会引发火灾,破坏环境,让水电供应紧张,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仅取决于气温,还与空气湿度、风速等因素有关,当人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时,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温度高很多。当实际气温为30℃,相对湿度为70%时,体感温度为35℃;当实际气温为32.2℃,相对湿度为70%时,体感温度会高达40.6℃。一般情况下,当体感温度达到35℃时,人就会感到难以适应;当体感温度高于40℃时,人就会感到难以忍受。

因此,高温热浪通常分为干热型和闷热型。干热型高温是指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闷热型高温又称“桑拿天”,部分地区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较大,人们在气温不算太高的情况下也会感到闷热,像蒸桑拿一样。

“千里蒸笼,万里烧烤”,今年的夏天有些不同寻常。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我国平均气温为22.9℃,较常年同期偏高1℃,全国有94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多个地区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已连续二十多天发布高温预警。我国的“热情”并非“一枝独秀”,放眼看去,整个北半球都处于“沸腾”状态。近一点的日本、韩国、朝鲜、巴基斯坦,远一点的欧洲、北美洲、非洲,甚至连北极圈内的一些地区,都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还创下了历史最高气温纪录。

此起彼伏的热浪,引发了森林火灾、冰川融化和中暑死亡等社会灾难。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声明认为,目前北半球的变暖速度快于全球水平,全球多地接连发生的高温、干旱、灾难性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健康、农业、生态系统等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而这些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与科学家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预期一致。

全球变暖是一种气候变化现象。由于人们过度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地球温度上升,造成全球变暖。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平均气温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前高出1.1℃,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也随之提升。全球变暖会引起海水膨胀、海洋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后果,进而引发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暴雪、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现象。比如厄尔尼诺就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它会引起太平洋周边多个地区的气候出现异常,一些地区暴雨频繁,出现洪涝灾害;而另一些地区则高温少雨,出现严重干旱。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报告称,未来我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概率会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高温热浪过程,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本世纪末我国发生高温热浪极端事件的频率将比现在要高出5倍。美国研究团队近期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报告中预测,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农田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生活着近4亿人的华北平原到本世纪末,将频繁遭受高温热浪侵袭,影响室外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且不再宜居。

国际社会于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因为全球气温升幅达到2℃后,有可能会诱发永冻土融化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海底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逸出、陆地和海洋储存碳能力削弱、海洋微生物呼吸增强、亚马孙雨林退化、北方针叶林退化、北半球雪盖减少、北极夏季海冰减少、南极海冰减少和极地冰盖消退等10种地球系统发生变化,届时就算人类不再排放温室气体,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不管未来怎么样,大家都实打实地感受到了今年的这波热浪,全球气候变暖这原本只存在于学术界的“热词”,也已经开始“极端热情”地走进人们生活。而想要阻止这一趋势,落实《巴黎协定》,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必不可少。我们需要减少碳排放,开发捕获和储藏碳的新技术,改善对森林、农业和土壤的管理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自然界储存碳的能力来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河北邯郸大气治理实现“逆袭”
下一条: 山西重拳整治PM2.5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