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节能工作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认为,中国要想真正实现20%的节能目标尚需努力。”谈到目前中国节能工作的状况,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能源专家赵建平深有感触地说。 全球瞩目能源,中国成焦点 赵建平认为,近几年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其原因有三:第一,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导致国际油价快速上涨,而全球能源安全问题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以及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第二,随着英国斯特恩报告以及联合国政府间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出台,气候变化愈加成为全世界人们关心的重点。之前还有不少人疑惑,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因素还是人类因素所导致的,这两个权威报告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全球变暖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过多使用化石能源导致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加剧;第三,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局部地区能源供应中断,各国越来越担心并重视未来能源供应安全问题。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冲突不断的中东地区,那么如何实现能源的安全, 即如何在提供可承受的价格以及稳定可靠的供应的同时,使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这无疑成 为令人深思,令各国关注的话题。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而中国的能源问题更是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据有关媒体的最新报道,中国目前已经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过去的五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年增长达到10%,和经济增长水平相当,由此类推,若干年后中国将需要更多能源,但目前中国的能源种类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依靠煤炭,这一比例大约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9%。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强度为各种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强度之最。有专家预测,不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另外,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比重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国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关于降低煤炭使用比例的要求,石油和天然气等相对清洁的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些情况更加剧了世界对于中国能源需求的关注。 世行助力中国提高能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银行资金越来越充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为此,世界银行对能源领域支持的重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将重点转移到节能、可再生能源及解决能源开发和应用上。从90年代末开始,世行介入中国的节能领域。 赵建平介绍说:其实在中国,世界银行从事节能方面的工作要比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项目起步还早。早在1998年,世界银行就和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做了中国第一个节能项目,将节能服务公司(ESCO)这一全新的概念引入中国。当初世界银行支持成立了中国三个最早的节能服务公司,目前这一理念在国内已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自发成立的节能公司已有一百多家。另外,项目执行期间,世行还协助政府部门广泛了解中国的能耗现状、节能潜力,制定了节能标准和政策,为节能规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此后的2002年,世界银行又批准了第 二个节能项目,即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2600万美元,帮助中国发展更多的节能服务公司。2005年,世行批准了中国供热改革和建筑能效项目,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1800万美元,支持中国通过示范项目提高建筑的热效率,改造供热系统,并改革热计量和定价体系,以大幅度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城市居民建筑的能源效率。 世界银行作为一个知识银行,行业研究是它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能源领域,世行的研究主要是跟踪能源行业的发展,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政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参考建议。近年来,世界银行的行业研究重点是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最近完成的研究包括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报告,电力行业需求方管理报告,中国煤层气发展战略。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包括中国供热体制和价格改革,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以后世行会加强在低碳发展战略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研究。 中国节能减排使命 相当严峻 “西方媒体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乍听起来中国是一个能源浪费很严重的国家,应该很容易大幅度降低经济发展的能源强度。 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赵建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国家单位GDP的能耗除受汇率因素影响外,还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各行各业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等多种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一般服务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高达70%以上,而中国的服务业产值比重只占GDP的40%,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却占到了近50%。同样生产一个单位的GDP,工业的能耗要比服务业高出多倍。 在工业领域,中国又以高耗能的重工业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分工中,中国处于经济链的末端,主要生产和出口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品。另外,中国的能源结构又以燃烧煤炭为主,而发达国家天然气等能源的比重占相当大的比例,天然气的转换和利用效率比煤炭要高得多。不仅如此,中国各行各业的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也比发达国家要低,比主要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效率要低20%~40%。因此要大幅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单靠提高能效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大幅提高中国生产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但这又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发展。 中国要想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毕竟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8%的增长率。如果中国大幅调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目前尚无法达到足够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经济将无法保证8%的增长率。因此,赵建平认为:“从长期看,中国单位产值能耗肯定会大幅度降低,但 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20%的节能目标难度很大。“同时,他多次强调自己的观点:目前已是市场经济,靠强行关闭高耗能企业难度很大,依靠环保标准及价格等市场手段来解决问题显得更为实际和可行。 赵建平认为,从行业角度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们对行业的发展目标更明确一些,更能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情。而现在已经有很多利益集团左右,各自从所在的利益考虑问题,所以国家政策的执行有一定难度。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尽管很好、很快,建立了很多电厂,但在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还刚刚起步,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保和节能的重要性,要改变人的行为和思想 需要一定时间。 目前,中国对节能减排的市场需求达到了7万亿元人民币,但节能减排一般涉及项目规模较小,并且一般以旧设备改造为主。虽然旧的、大的企业节能潜力比较大,但如果企业太老,机制不灵活,节能效果就会不明显。对国内银行来说,他们愿意贷款给新建项目,而不愿投资旧的企业,所以节能融资比新建项目融资要困难一些,赵建平向记者介绍到。目前,中国90%的国内商业银行都要求贷款项 目要具备现金担保和抵押担保,从而导致那些致力于能效提升的项目虽然市场潜力巨大,却出现投资乏人问津的局面。 赵建平还介绍到,从2006年开始,世界银行开始在福建、山西等省份进行一系列的项目试点,以证明能 效项目回收贷款的经济可行性,同时,世行也希望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手段来证实节能减排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未来合作将更深入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能源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和能源价格的改革,资金已不再是制约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因素,国内的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国内60万千瓦以及l 00万千瓦的超临界以及超超临界机组都基本上达到了商业化水平。中国建的火电厂,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质量等方面来说,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年装机容量也从原来的每年1000万千瓦发展到1亿千瓦。而中国能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耗中的环境影响。为此,世界银行未来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主要着重于:(1)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的生产和利用;(2)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必须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监管框架,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3)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包括促进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4)努力降低生活、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赵建平 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高级能源专家,主管并负责协调世行对中国能源部门的援助战略、贷款、非贷款业务的开发以及能源项目的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