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福建省两家企业签署协议,将在高速公路沿线建设30座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发展清洁能源交通;从2008年开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5座沿海城市的部分居民管道燃气陆续进行了天然气转换。
能源专家指出,这一系列产业应用,标志着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正加速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由于清洁能源相关产业链发展还不成熟,加上人们消费习惯和观念仍待转变,因此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尚待时日。
为何加快应用?
“啪!”燃气灶旋钮轻轻一打,淡蓝色的火苗应声而出。“看这火焰多漂亮,它可是千里迢迢从印尼采购来的液化天然气!”说起新用上的液化天然气,福州市民陈丕荣兴奋地把记者拉进厨房,现场演示起来。
2009年3月起,福州市开始对中心城区约32万户居民进行管道燃气转换。截至6月6日,福州市已有26万居民的厨房用上了液化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干净、环保,比煤气要安全多了。”谈起液化天然气,陈丕荣兴致勃勃,俨然成了半个专家,“其实这些都是从上门进行燃气灶改造的技术人员那儿学来的。”
天然气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普通煤气相比,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60%,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近50%,可有效降低温室效应。
同时,“天然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为它比空气轻,一旦发生泄漏,比较容易在空中飘散。”福州市煤气公司的工程师这样说。
加速融入百姓生活
18日下午,福建投资开发集团与福建高速公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30座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供2千台客运、货运汽车每年加气2.2亿万立方米,折合13.3万吨液态天然气,可替代汽柴油18万吨。
根据协议,2010年元旦首期6座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成投入使用。未来几年内建成覆盖福建省所有高速公路和向长三角、珠三角辐射的高速公路加气站网络。
负责此次液化天然气加气站项目建设、运营的中闽物流公司副总经理陈锋告诉记者,液化天然气用于汽车燃料的相关技术在上世纪20年代出现,到60年代相对成熟。在四川、新疆、重庆等天然气产地,液化天然气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实,福建省早就想发展以液化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应用,但苦于本地没有天然气资源,相关计划迟迟无法推动。”
2003年,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共同出资,建设“福建LNG站线项目”。自2009年开始的25年内,此项目每年将从印尼购买260万吨液化天然气,为福建省寻获了稳定的清洁气源。
从此,福建省也加快了探索天然气下游产业链应用的步伐。除了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居民燃气转换以外,福建省还加紧实施企业锅炉用气液化天然气改造、船舶“油改气”、液化天然气发电等实际应用。2008年12月,位于福建莆田的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燃气电厂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福建居民家里用的电、厨房烧的气、车里加的燃料,很多都将是源自印尼的液化天然气。”陈锋说。
清洁能源产业成熟尚待时日
随着液化天然气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百姓人家,会对人们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家住福州市湖东路的市民陈丕荣告诉记者,自从6月初更换上液化天然气之后,家里的生活一切如初。“除了当时煤气公司的工程师上门对燃气灶进行了小小的调节以外,我们感觉不到任何不便之处。”
事实上,与燃油车相比,液化天然气汽车尾气不仅可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陈锋说:“与目前汽油、柴油价格相比,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可节省大约20%的成本。”
对于液化天然气开发应用的加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指出,它代表了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由于相关产业链尚不完善,加上人们消费习惯和观念仍待转变,其发展成熟尚待时日。
例如,汽车、船舶改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必须配置相应燃气发动机。这就涉及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但目前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
从长远来看,液化天然气只是众多清洁能源类型中的选择之一。林伯强认为:“或许未来形成液化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多点开花的局面,将成为今后新能源构成的总体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