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山东和贵州、新疆与五大电力集团以及华润集团签订重点电煤合同后,仍在僵持的2009年重点电煤合同谈判又在内蒙古地区取得重大突破。
7月9日,记者从电力系统获悉,目前内蒙古东部4家煤矿已经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了2009年度重点电煤合同,合同价格是在去年年初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的基础上上涨4%,涨幅与山东省内重点电煤合同一致。
“这是双方妥协的结果,煤炭方面和电力方面都有所妥协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一电力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签约对下一步整个内蒙古地区以及神华集团的2009年重点电煤合同签订有重大意义,增强了电力系统的议价权。
神华下属煤矿接受4%涨幅
7月9日,记者从电力系统证实,目前内蒙古东部4家煤矿神华下属宝日希勒煤矿、华电下属大雁煤矿和华能集团下属扎赉诺尔煤矿以及伊敏煤矿已经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了2009年度重点电煤合同,合同价格是在去年年初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的基础上上涨4%。
“目前,内蒙古西部煤矿在谈判中也答应了与电力企业初步协商,按照重点电煤价格上涨4%来签订合同,但其给出的最终合同价格实际涨幅在6%,但价格上比较接近,目前也有望突破。”据了解,内蒙古西部有望签约的煤矿中,也有一家属于神华集团。
一电力集团高层告诉记者,此次蒙东四矿顺利签约主要得益于内蒙古煤矿市场的整体形势。
“内蒙古地区目前煤炭市场销售低迷,库存加大,价格走低,这使得电力系统较为顺利地与蒙东四矿达成了涨幅为4%的2009年重点电煤合同;而电力方面放弃之前不涨不降的底线接受4%的涨幅,是因为政府将今年煤炭企业的增值税从13%上调至17%,重点电煤合同涨价4%正好抵消了增值税4%的涨幅,相当于重点电煤价格保持去年水平不涨不降。”上述高层说。
“神华集团蒙西煤矿在谈判中已经与电力企业初步协商按照重点电煤价格上涨4%来签订合同,但其给出的最终合同价格实际涨幅却超过了6%,关于计算上的认定不同,神华方面没有解释,导致合同仍难以正式签订。”上述高层告诉记者,另外河南地区也有所突破,目前河南省内重点电煤合同的量已经签完,价格也有望近期敲定。
山西和黑龙江仍难突破
尽管2009年重点电煤合同谈判在内蒙古地区有重大突破,但整体签约难度仍然很大,主要是山西地区和黑龙江地区目前仍呈现局部紧张,而神华集团虽然有效突破,但整体签约仍有难度。
据记者了解,目前黑龙江龙煤集团已经停止了对区域内电厂计划内煤炭的发运。
据了解,由于黑龙江省内整顿,大部分地方煤矿处于关停整顿状态,煤炭供应十分紧张,一直未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重点电煤合同的龙煤集团因此对电厂停供,电企如有需求,只能与龙煤集团签订计划外合同,采购价格执行461元/吨(5000大卡/千克),比计划内同质量煤炭上涨169元/吨。
据记者从黑龙江一电厂了解到,目前省内四大发电集团的煤炭库存告急,随时会出现缺煤停机或减负荷。
而山西省因在年初时整顿煤矿,控制大型煤矿的生产能力并关停小煤窑,使得煤炭产量急剧下降,目前尚未完全恢复,也呈现局部紧张的态势,使得2009年电煤价格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但随着小煤窑近期逐渐复产,前期煤炭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正在改变,供过于求的形势开始显得严峻,煤价面临走低趋势。”中国煤炭市场网观察员、安邦咨询特聘研究员李朝林说。
五大电企渗透煤炭行业谋利
另据记者发现,在2009年重点电煤合同谈判中,电企对煤炭行业的渗透也进一步压低了煤价,使得谈判逐渐向着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方向发展。
此次内蒙古东部4家煤矿与五大电力集团签署4%涨价合同的煤矿中,除了一家属于神华集团外,另外三家分别属于华电集团和华能集团。
“虽然这三家煤矿属于电力集团,但因为是企业,在谈判中还是站在煤炭行业的立场上。”一电力集团高层认为。
但李朝林认为,电力企业在加大力度渗透煤炭行业,而电力集团下属的煤矿与电力签约肯定也会相对容易。
7月6日,华电国际公告将收购山西朔州万通源二铺煤业公司和东易忠厚煤业公司各70%的股权。此公告一出,7月7日华电国际即以涨停开盘。此前的6月30日华电能源公告拟出资收购黑龙江一家民营煤矿——黑河市兴边矿业70%股权。
目前,电力企业进军煤炭产业,已在全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展开了和煤炭企业的竞争。对于煤炭开采来说,运输因素尤其重要,电力企业除在西北等地区建设煤矿之外,更关注山西这个国内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千方百计在控制山西的煤炭资源上想办法。因此,电力企业觊觎山西煤炭资源,对山西煤矿进行了多次渗透和介入。
“电力企业大投入、大规模、大动作地进军煤炭产业,为求解燃眉之急是虚,为谋取煤炭产业的利润是实。”李朝林说。
李朝林认为,电力企业进军煤炭产业会给煤炭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因争抢煤炭资源的对手多了,煤炭资源的价格有望攀升,资源成本将不断增加,而电力企业优先保证其行业内的煤炭产品销售,市场竞争强度将加大,煤炭企业的煤炭销售市场将被压缩,电煤市场将被分割,市场份额将降低,价格竞争将剧烈。“随着电力行业的介入,煤炭行业在资源获取、劳动力使用、煤炭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将会增加,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下滑。”李朝林担忧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