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瞄准“风光无限” 抢占新能源赛道
 
瞄准“风光无限” 抢占新能源赛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贺莹莹 时间:2021/11/2 
近日,记者沿着德州市区向东驱车约15公里,一片巨大又特殊的“湖面”映入眼帘,一组组太阳能板构成的“浮桥”列阵于8000亩的丁庄水库水面上,颇为壮观,而在岸边,近百名工人正在将光伏板方阵运往湖中央,通过混凝土沉块进行锚固。

“丁庄水库是华能德州电厂火力发电的水源地,水上光伏项目可实现立体化应用,不仅能降低水温,提高火电效益,还能减少水的蒸发。目前光伏发电一期1标段10万千瓦光伏已于8月15日全容量投产并网发电,一个月约发1200万度电,2标段及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安装,预计年底全部投产。”华能德州电厂新能源部副主任吴沛森说。

华能德州丁庄水库200MW光伏发电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纳入2019年第一批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该项目与丁庄风电100MW项目打包形成的华能德州丁庄风光储一体发电项目被列为2020年省重大建设项目。据了解,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电能2.21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6.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6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0.327万吨,减排烟尘5.94万吨。

德州市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拥有“中国太阳城”、“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多个名片。德州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努力走出一条集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全面化、一体化开发利用的路子。

9月1日,三峡新能源庆云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庆云县举行。该项目作为全省首批储能示范项目,规划总容量300MW/600MWh,本次建设一期100MW/200MWh储能系统及一座220kv升压站,计划今年年底投产运行。

“庆云县毗邻天津、黄骅、滨州三大海港,渤海为其带来了丰富的风能,2014年德州市第一个风电项目就落户在庆云,7年间,庆云已投入运营7个风电场,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29.27兆瓦,占装机总量的95.49%。2020年,全县全年70%以上时段实现‘绿电’供应。”庆云县发改局局长王志广介绍,截至8月份,全县今年新能源发电达7.06亿千瓦时,是全县社会用电量的1.46倍,在满足自身“绿电”供应基础上,还供应滨州、乐陵等周边地区。

今年,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禹城)获批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日前记者在位于禹城市通裕重工厂区的山东智能绿色产业基地看到,一台刚刚下线的风电整机被运往风厂安装。此前,禹城无法完成整机生产,通裕重工需要将生产的重达几吨的风电主轴及铸锻件运往全国各地的总装基地,一台整机仅物流成本就增加2万元以上。“通裕重工生产的风电主轴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而我们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风电整机控制技术,今年1月份开始我们共同打造这一绿色产业基地。我们采购通裕重工生产的核心部件以及模块化产品,不出院子就完成组装,还能吸引更多风电产业配件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浙江运达风电集团投资开发部经理陈敏说。

德州积极引进东方电气、浙江运达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整合本土通裕重工、双一科技、山东格瑞德等风电零部件企业,实现了风电装备全链“德州造”,形成风电全产业链集群。立足农业大市基础,积极推动生物质热电、固化、气化、液体燃料等多元化开发,目前全市有15家生物质发电企业(包括7家垃圾发电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506万千瓦,居全省第3位;新能源发电量6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31.8%,居全省首位。

根据德州正在实施的“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品牌工作方案,德州将加快推动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布局由“散”到“集”,依托龙头企业,打造链条完整、配套协作紧密、要素配置精准、规模效应显著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22年底,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数量由22家增至30家,实现营收由20亿元增至40亿元。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破解并网消纳困局,宁夏新能源获新生
下一条: “十四五”南方五省区将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以上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