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将通过技术合作、示范和政策交流,共同努力以成本效益高的方式提高工业、建筑和消费品领域的能效。”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确定清洁煤(包括碳捕集与封存)、建筑能效和清洁汽车为优先研究课题。并承诺未来五年对该中心投入至少1.5亿美元,两国各出资一半。中心在两国各设一总部。
长城证券能源战略分析师张扬健认为,“优先课题”表明了两国合作方向,其中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成本过高,尚处研究阶段,但建筑能效和清洁汽车技术存在大规模推广空间,诸多上市公司有望就此受益。以建筑节能领域为例,涉及建材、设计、施工、空调制冷等多行业。
《联合声明》将清洁汽车的发展方向锁定电动汽车,《联合声明》称,双方欢迎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两国政府宣布在十几个城市开展联合示范项目,并努力开发共同的技术标准以推动此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指出,我国早已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但无论是在电池组还是控制系统,中国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多,《联合声明》的发表,将促进中国企业通过合作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目前,上汽、金龙、宇通、福田等大汽车厂商均已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并有意参与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和电池组的研发、生产。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美电动汽车合作可能包括三方面: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充电站的通用产品和安全标准;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贸易政策支持以保护全球性清洁汽车供应链。
成本是关键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联合声明》的一大成果是作为最大两个能源消费国的中美两国对于支持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最终法律协议的表态。“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美两国加起来占了一半,这两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哥本哈根会议等于白开”。
《联合声明》表示,相信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的基础上,达成的成果应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适当减缓行动。
对于声明中提出的三大优先合作课题,林伯强认为,美国在上述领域有领先技术,是美国新能源企业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向,这体现出中美两国的互补性。但新能源难以推广的根本问题仍在于成本过高。“减排发展国家也要做,但也需要发达国家援助,包括技术和资金的直接支持,如果仍然采用技术转让或者授权使用的方式,将更加推高新能源使用成本,无法达到减排初衷。”
中国在能源技术市场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在风能、太阳能和核能领域的投资大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