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三届中国国际储能产业博览会 | 2025涡轮技术大会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展 | 第四届EESA储能展 | 2025甘肃(兰州)暖通展览会 | 2025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装备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通威40年:持续引领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通威40年:持续引领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来源:搜力科技 时间:2022/7/18 
     “四十不惑”。

  在中国人的认知哲学中,40岁是非常重要的节点。人过40,就通透了、澄澈了,任何事情都看得清楚了。

  企业如人生。在企业发展中,做到“不惑”也很重要,只有看清楚大趋势,顺应大潮流,才能持续向前,不断超越。

  通威,就是这样一家在战略发展上“不惑”的企业。在“掌门人”刘汉元领导下,通威自诞生之日起,每一次关键时刻都能踩在时代的节拍上,这些战略层面的抉择穿破了时代迷雾,洞悉了行业时局乃至国家的发展脉络,落子无比精准。

  40年来,刘汉元以自己独特的战略视角与思维,带领通威成为了中国企业持续转型升级的新样本。那么,刘汉元的商业战略思想究竟有何与众不同?通威四十年,又沉淀了怎样的文化与精神财富?

  做社会需要的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汉元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在试验初期曾受到不少质疑。彼时川渝地区从未有人尝试过这样的养鱼方法,刘汉元却坚持将试验方案落地,誓要把这件事做成。

  刘汉元之所以如此坚定,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这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事。“社会需要什么,你能在其中贡献什么,做好什么,这是我们选择行业最终的一个落脚点。如果你的选择和社会的需求相协调,机会就更多,胜券也就更大。”刘汉元曾说。

  自此开始,“做社会需要的事”便成为通威一切行为的大框架与最高逻辑。在这个最高逻辑之下,刘汉元很快又为通威奠定了第二层行为逻辑,并践行至今。

  1986年,刘汉元的技术已大获成功,并被国家农业部列入“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此时刘汉元却抛开在养鱼业务上的优势资源,白手起家去做了鱼饲料厂。

  “农民能够直接做的,原则上我们不做,他们做不好的,无论技术、配套服务、品牌打造等,都由我们来做。这样的话,农民开心,我们也明确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换言之,当时年仅22岁的刘汉元,已经明确不与农民争饭碗,而是做真正具有技术含量、农民又无法做到的事,形成一种“共生共存”的生态。如今,刘汉元将之称为“错位竞争”,并内化成为通威的基本行为逻辑之一。

  “错位竞争是我们都认为合适的格局。通威一直倡导行业分工,一直坚守的原则是严控边界。在现代社会大工业、大规模分工协作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支撑长链条、全链条和自成体系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做专做精、做强做大,这是企业巩固自身竞争力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刘汉元多次强调。

  先做强,再做大

  2006年,通威跨界进入光伏产业。当时中国光伏已走上了国际舞台,赴美上市者风头一时无两。风口之下,稍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几乎都在进行全产业链扩张,生怕慢一些就被别人超越。

  而新入局的通威却做了两个极为“反常”的选择:一是不做组件,反而做整个光伏产业链中难度最高、技术最复杂的硅料环节;二是不盲目扩张产业链布局,此后7年间,通威始终在多晶硅料环节上专注发力。

  对于选择做硅料,刘汉元的行为逻辑依旧是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国外掌握多晶硅技术已有30-5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在很长时间内都因为多晶硅而受限,光伏同样如此。”

  而另一方面,通威逆势而行的专注聚焦,遵循的则是刘汉元“先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而这如今已成为通威的第三层行为逻辑。

  “在奥运比赛中,大家只记得金牌,因此,你不强就去做大,相当于跳进火坑。只有在行业里占据前三名,甚至是要位居第一的时候,你才能够扩张。”刘汉元说。

  正是在此种逻辑的指导下,通威始终保持谨慎,一心一意投入所擅长的环节。而正是这份谨慎,才令通威能够在光伏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2008年,通威的硅料产能刚刚投产,就遭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光伏补贴政策随之严重退坡。这期间,大量进行一体化布局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在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又紧接着掀起了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这直接重创乃至逼死了诸多国内光伏巨头。而有渔业基础支撑,又没有过多产业链包袱的通威则顺利渡过了两次行业劫难。

  在此期间,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技改,将多晶硅质量各项指标提升到全球领先水平,并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硅料产能也从1000吨、3000吨逐步增长到1万吨、2万吨,目前已达到18万吨/年,稳居全球多晶硅龙头地位。

  通威的多晶硅业务发展史,真正诠释了“先做强,再做大”的科学性。

  制度服从于效率

  “效率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速度决定生死。”

  2013年,通威已在光伏行业发展了七年之久,此时欧美“双反”进入尾声,光伏行业已重新洗牌。出于对电池环节的技术含量和与产业链下游衔接度的看好,通威收购了深陷泥潭的赛维LDK合肥工厂。

  当时,中国光伏行业专业电池片生产商屈指可数,赛维LDK合肥工厂虽然硬件条件不错,但这家工厂在停产后百废待兴,优势难以发挥。此时,刘汉元的破局思路是——制度服从于效率。

  “所有的规章制度、原则、条款,都必须服从于效率,满足于效率优先的要求。不要把大家完全变成机械的、照搬教条的、牺牲效率的工作模式,以教条为挡箭牌,牺牲公司必要速度和效率的行为,也要禁止。如果有哪些制度影响效率、该砍掉的砍掉,该拿掉的拿掉”。

  为了让合肥工厂顺利复产、步入正轨,通威市场团队快速行动,带着电池样品,用两个月时间马不停蹄地拜访了遍布全国的50家余客户,一家一家征求意见并反馈给技术和生产部门,一点一点地改进提升。仅仅三个月,团队就跑出了业绩。

  而在制度上,刘汉元要求审批环节不得超过3个,决策流程越短越好、管理界面越少越好。这大幅加快了通威电池片业务的决策效率,能够针对市场快速做出调整。

  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注重效率下的“通威速度”:

  通威刚收购合肥工厂时,工厂上下仅有87名员工,停工待产,难见希望;通威接手一年后,工厂就达到了满产,并开始盈利;截至目前,通威太阳能电池片业务已拥有员工12000余人,产能超50GW,并连续6年成为全球电池产能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开工率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企业。

  “制度服从于效率”,爆发出了强大的执行力,通威的行为逻辑再次得到了验证。

  从着眼于“社会需要”到“错位竞争”,从“先做强再做大”到“制度服从于效率”,纵观通威四十年发展史,其迈出的每一步,均有明确的战略理念指导,这是通威成功的根基,更是刘汉元经营思想的落地与升华。

  未来,通威预计2024-2026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80万~100万吨,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将达到130GW~150GW。由此不难看出,迈过“不惑之年”的通威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将在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双主业”奋进中迸发出更大能量,未来的通威,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华商国际与KENZFIGEE签署海上风电运维技术许可转让协议
下一条: 105亿元风电补贴将下发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