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世界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卫维 武德俊) 记者从今日召开的北京工业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新闻发布会暨低碳工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从“十一五”以来,北京市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通过高端产业引入和发展、劣势产能淘汰和退出、清洁生产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和生态工业园试点建设等手段,围绕工业增量控制和存量消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2157.51万吨标准煤(按当量值计算);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3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68%;万元增加值水耗为24.1吨,同比下降13.3%,全市工业单位能耗、水耗连续第三年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0%。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增加值水耗分别比“十五”末期累计下降30.87%和34.6%,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增加值水耗分别下降30%的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市“十一五”年度节能目标的超额完成,同时为实现绿色奥运承诺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市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比如推进劣势企业退出方面,率先提出“以奖代补”政策和“委办联动”的管理方式,同时辅以相关替代产业促进政策,鼓励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以下简称“三高”)企业主动退出北京。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共有79家“三高”企业退出,合计节约能源19.9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北京市30万常住人口2007年的生活能耗),节约新鲜水535万立方米(相当于2.4个昆明湖的储水量)。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相继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等一系列指导性指标和政策,与年耗能2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相继安排9455万元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并投入1652万元用于支持5大生态园区建设项目。 下一步,工业节能仍然是北京节能工作的重点,将在进一步挖掘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潜力、创新工作机制与模式上下功夫,推进工业节能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争取到“十一五”末期,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增加值水耗再分别下降4~5个百分点,分别比“十五”末期下降35%和40%,为实现全市“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王惠民、新闻发言人姜贵平分别主持会议和发布新闻;气候组织城市领导小组项目总监王承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张阿玲、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先后在会上介绍城市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和新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