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策信息 >>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
|
|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 |
来源:券商中国 时间:2022/9/16 |
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在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三方面,提出优化传统品种结构、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品牌培育能力等九大任务,以及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和原材料品牌建设三项重点工程。
《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制修订500个以上新产品和质量可靠性提升类标准,全面推动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建设。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
《方案》明确,充分利用多种政策支持原材料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通过金融服务、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新产品开发、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
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
《方案》指出,优化传统品种结构,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优势原材料品种,加快淘汰低端、性能重叠的类似牌号,提升传统产品供给档次和水平。
在钢材、铝材、水泥等重点领域完善主干品种体系,加快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开拓传统产品新市场、新用途,挖掘绿色建材、铝材等产品消费潜能,不断提升传统产品竞争优势和竞争效率。
丰富新材料品种方面,《方案》要求,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重点发展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积极培育石墨烯材料、量子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
《方案》明确,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加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等高品质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全氧富氧燃烧、膜分离、直接空气等碳捕捉技术,扩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
同时,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引导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体系,创造和拉动绿色消费。
在原材料品种培优工程方面,《方案》从传统材料产品、新材料产品和绿色低碳产品三方面做出指导。
传统材料产品方面,围绕建筑钢筋、铝材、水泥、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开展传统材料标准评估,清理整合重复、低效、无效的标准。面向新型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加快建筑钢筋、平板玻璃、陶瓷等传统材料升级换代。
新材料产品方面,支持鼓励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高性能特种钢、可降解生物材料、特种分离膜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储氢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加强石墨烯、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新材料的质量性能研发。
绿色低碳产品方面,支持鼓励高性能保温材料、特殊催化剂及助剂、固碳矿物材料、全固废免烧新型胶凝材料、生物基材料、绿色轮胎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
《方案》提出,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提升过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化肥、轮胎、水泥、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等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机制。推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建立质量分级、应用分类的市场化采信机制。并遴选一批质量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标杆。
同时,支持企业围绕定制原材料产品、污染治理减排、能源梯次利用、工艺装备运维、物流仓储托管等提供全链条服务。鼓励企业制定完善轮胎、涂料、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使用说明书,提升下游用户使用体验。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方案》要求,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和人才梯队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形成一批带动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相关研发和验证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适用性水平。
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原材料工业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构建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体系,形成一批专用工业软件。加强原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创造和储备,支持开展重点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
《方案》还指出,要优化质量技术基础,推动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引领质量提升的标准体系。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原材料工业标准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加强测量设备确认、测量过程控制和标准物质研制。
原材料品质提升工程方面,《方案》提出,要从基础材料产品质量提升、重点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出发。推进高性能化工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电子封装与装联材料、电子工艺与辅助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
开展高端钢铁材料、半导体材料、光伏封装材料、天然纤维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和电弧炉炼钢等新工艺标准制定,完善覆盖材料研发、生产、应用、服役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
同时,持续完善钢铁、有色、建材、稀土等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运行机制,推进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建设。围绕原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低碳技术验证平台。
在原材料领域培育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指出,增强品牌培育能力,强化品牌和商标品牌战略,鼓励原材料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大品牌培育实施指南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原材料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建立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开展百种原材料产品优质品牌试点示范,遴选百个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同时,在原材料领域培育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流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营造品牌良好氛围方面,《方案》指出,要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社会影响力。并推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方案》还明确,要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品牌人才培训服务机构,搭建专业品牌创新成果交流服务平台。加大地方商标品牌指导站服务力度,加强原材料工业商标品牌培育帮扶指导。
原材料品牌建设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国际知名度高的龙头原材料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品牌。同时,鼓励云南铝产业、新疆硅产业、陕西镁产业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原材料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
日前,在工信部“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主体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体系优势愈加明显,拥有10个大类、34个中类、118个小类,多达15万余种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材料不断突破,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45家原材料企业入围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7家化工企业入围全球化工50强。
针对原材料工业发展阶段性突出问题,陈克龙表示,工信部创新管理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能置换政策,化解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制定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及认定办法,引导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平台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
下一条:
《福建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发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