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新能源技术闪耀科普日 彰显“双碳”行动硕果
 
新能源技术闪耀科普日 彰显“双碳”行动硕果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代小佩 时间:2022/9/16 
9月15日,以“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在中国科技馆区的活动现场,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科普展吸引不少人驻足。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在中国科协与中国石化联合打造的我国首个地热科普展展厅,中国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刘金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可用于发电、供暖、农业和工业等领域。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初步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面积累计达到约13.9亿平方米,折合年替代标煤3710万吨。

多年来,中国石化不断推动地热能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刘金侠介绍:“目前,中国石化拥有1个地热重点实验室、50余项技术专利,已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8000万平方米,地热业务遍布全国9个省市的50余个城市。其中,雄县地热能开发案例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这次科普展是为了向全社会宣传地热能、新能源,让大家看到开发地热能的相关技术已经较成熟且可复制可推广,打消大家对开发应用地热的顾虑。”刘金侠说。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推进的重大战略。

“我们沿黄河流域打造了很多地热示范项目,这不仅起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作用,还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刘金侠称。

在科普日展览上,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模型吸引了众人围观。

2021年12月,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成功并网并发出第一度电。

“这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华能核电事业部生产技术处工程师李奕彤告诉记者。

据李奕彤介绍,高温气冷堆被称为“不会熔毁的反应堆”,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优势,能为区域供暖、石油化工、稠油热采、海水淡化等领域提供稳定的热源,为二氧化碳发电供热,未来还可通过高温制氢为氢能源提供稳定的绿氢来源。

据估算,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每年发电量14亿度,可为200万居民提供一年的生活用电,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万吨,为中国生态发展贡献绿色力量。

“我们希望向公众展示核能发电的原理、安全性及其用途,让更多人了解核能、接受核能,支持国家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行调试,争取早日实现商业运行。”李奕彤说。

海洋是巨大的能源宝库。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笑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推出的“透明海洋”计划通过在西太平洋—南海—东印度洋建设观测网,研究该重点海域多尺度能量、物质运输和交换机理,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环境、资源与气候新的前沿交叉学科体系。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上述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将不辱使命,紧紧依托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青岛海洋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将海洋领域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事故频发!河南再发文强调开展风电“保安全”专项活动
下一条: 特斯拉又摊上事了!在美遭起诉!原因是?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