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会否在近期超过50%?这其中存在怎样的风险?
近几年来,各种机构对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预测一直不断,冲破50%的国际警戒线也被看作只是时间问题,但当国家能源局真正公布了这一数据后,还是引起了不少业界人士的担忧。
年初,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我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净进口量1.9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1.3%。这是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大关,意味着中国的石油安全存在着巨大的对外依赖风险。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另外一种重要能源——天然气的对外依赖也即将面临这同样的困境。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和高效能源,近几年消费量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而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天然气的旺盛需求还将会大幅增加。但作为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未来几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将大大落后于硬性需求,这就意味着,天然气的大量进口即将成为事实。未来几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着天然气短缺的制约。
5年内超过50%?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之下,天然气将会继续受到各国重视,甚至有学者把今后称之为“能源的气体时代”。
然而,就是这种高热值、无污染的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却仅有3.8%,远低于24.1%的世界平均水平,即使这样,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安全依然十分严峻,在去年中国华中地区,不期而遇的“气荒”曾经多次造访。
2009年,中国共消费天然气约850亿立方米,国内生产不足800亿方,60多亿方的缺口是通过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弥补的。中国海关总署称,今年中国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可能达到300亿立方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刘小丽预计,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16年至2020年,天然气需求增速将放缓,但仍将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可望超过3000亿立方米。
与需求旺盛相比,国内天然气产量将相对滞后。据中投咨询首席能源分析师姜谦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天然气的产量增速在8.5%左右,而消费量可能在12%以上,2015年进口量可能超过600亿立方米。
为了保证未来的天然气需求,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大幕已经拉开。3月22日,中石油集团联手壳牌公司收购的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企业Arrow得到批准,未来该公司生产的煤层气将有一半运往国内销售。两天之后,中海油与英国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及澳大利亚柯蒂斯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中海油将在20年间每年从英国天然气集团采购360万吨液化天然气。
据悉,仅中海油一家,目前已累计与外国公司签订了每年向中国市场供应1600万吨LNG的长期供应合同,相当于未来25年中,每年向中国引进220亿方天然气。
与能源巨头签订大量的LNG协议相比,跨境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西北方向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始供气,到2013年全部完工后,每年的输气量将达到300亿方的既定目标。在西南方向,中缅油气管道也已经开工,预计2013年实现通气,届时,每年将有120亿方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而正在谈判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将可能在2015年,从东西两线同时向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输气,预计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年680亿立方米。
按此计算,5年之后中国每年进口的天然气可能超过1200亿立方米,以2015年我国消费天然气2300亿立方米计算,届时我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能会超过50%。
忧虑甚于石油
然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高隐藏的风险,相比石油而言可能更为严重。“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还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但是天然气主要靠管道进口,而且受区域分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管道天然气进口又局限在周边几个国家,因此面临的风险会更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警示说。
由于天然气的独特运输方式,国际上天然气“断供”事件曾不止一次上演。从2006年到2008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之间就因多次“斗气”而引发全球关注。由于乌克兰绝大部分天然气依靠俄罗斯供应,在两国之间发生矛盾时,俄罗斯曾多次以“断气”来教训乌克兰,这些事件不仅把乌克兰暴露在寒冬之中,还让欧洲国家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阵阵凉意。
而我国目前跨境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始了部分运营,中亚管道尽管已经通气,但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地区安全、中亚国家的政局稳定性、双边关系以及地区恐怖主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可能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安全的重大考验。
保证天然气安全的方式还可以增加储气库的建设,但相对于石油储备库而言,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营的要求更高,目前国内储气库的发展还较为落后,一旦遇上类似的“断供”事件,我们将难有足够的天然气作补充。“2009年发生的’气荒’就是一个例子,当时的缺口并不是特别大,就造成了地区性的恐慌,如果未来西气东输二线300亿立方的供应被中止,后果将难以想象。”
去年11月开始,中国华中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天然气供气短缺,据专家预计,当时每天供气缺口在200万立方米左右,三次“气荒”的持续时间约为20天,天然气总缺口约4000多万立方米。
但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增加不必过于悲观,“尽管天然气进口很大程度上依赖管道,存在’断供’风险,但我们完全可以用LNG作补充”,中石化石油勘探研究院专家张抗表示,“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消耗也非常大,但是他们没有管道进口,完全是依赖LNG,因此我们不用太担心管道的不安全”。
中投咨询首席能源分析师姜谦认为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增加到石油的程度,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加快调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可能会大幅上升,化石能源会相对降低。
事实上,俄罗斯前几年频频发生的天然气“断供”事件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俄罗斯把天然气作为武器,针对的是小国,“大国之间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举动”,王海运说。由于天然气独特的运输方式,决定了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是一种双向依赖关系,“断供”后不仅让进口国承担风险,出口国也会蒙受巨大损失。
“在2008年的那次断气中,俄罗斯由于不能出口天然气,其损失高达10多亿美元,而且还丧失了在国际市场的信誉。”王海运说。
市场人士还判断,未来几年天然气可能进入买方市场。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进口LNG现货价格曾经一度高达2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2009年一度低至3.5美元以下。“国际天然气市场走跌,整体市场供大于求,对我国进口天然气是一个有利因素”,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说。
出路何在?
尽管天然气市场对我国来说有利有弊,但面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的事实,如何保证未来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天然气安全最大的隐患不是从国外进口,而是我们的管网建设非常落后,上下游各自为政”,张抗表示,“立足国内仍然是解决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最好办法”。
目前,我国共有天然气管道3.6万公里,但绝大部分管道之间都是孤立的,没有将全国的管道形成一个网络,在紧急情况下,各管道之间就很难相互补充。
“天然气网络的建设一定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因为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国家统筹才能做到。”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
建立地下储气库也是国际上解决天然气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已建设了600多个地下储气库,库容高达3332亿立方米,而我国至今仅建了6个库,储气设施不足,直接威胁到全国的供气安全。
据张抗介绍,美国储气库的储存量占其消费总量的20%-30%,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它完全能够进行应急调配,而我们这方面还是空白。储气库主要以地下储气库为主,因为地上气库的成本太高,安全性差,既需要低温还需要高压。
另一方面,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等)的开发也是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的一个重要补充,当前美国大力开发页岩气,已经引起了整个国际能源界的关注。据悉,目前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每年已经高达1500亿立方米,大大超过了中国的全部天然气产量。
中国的陆地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目前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开开采。据刘小丽介绍,中国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总储量为36.8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储量相当。而我国2009年的煤层气产量仅71亿立方米,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的700亿立方米的产量。
“如果我们能够在2020年将煤层气的产量提升到美国目前的水平,将会有效降低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主任李良说,“从目前的情况看,要想降低依存度,煤层气最为现实,页岩气最有潜力”。
据李良介绍,目前每立方米煤层气的价格约为1.5元,而进口天然气却在3元以上,煤层气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而且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页岩气在中国的分布十分广泛,专家预测其储量可能超过100万亿立方米,国内第一口页岩气实验井刚做完工程改造,“经过10年左右的开发和技术储备,2020年之后,页岩气将会成为中国常规天然气的有效接替,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加大开发力度”。
除此之外,为保证天然气的供应安全,董秀成还建议要抑制国内的天然气过度需求。“天然气和水一样,供应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度消费就会引起供应紧张。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消费欲望,永远都不能实现,因此提高天然气价格是控制过度消费的有效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董事长、环球银行业务亚太区总裁张红力还建议,我国需要制定政策法规规范天然气行业准入,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和支持成立专业天然气公司,开放中上游市场。因为石油和天然气是两种非常不同的业务,由于天然气需要长期稳定的投资经营,我国应大力发展专注于天然气或主要以天然气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以保证天然气的长期供应和运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