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无捷径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则是走向绿色、低碳经济的关键——节能减排无捷径。”1月11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响应制造国际会议上明确指出。
“在理论界,有个著名的‘倒U形曲线’是这样表达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不发达,此时穷但是很干净;随着工业化发展,能源消耗增加了,污染也增加了,此时变得富有但是肮脏;过了这个阶段,到人均收入2万美元时开始工业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增长,到人均收入3—4万美元的时候,又变得富裕且干净。”徐匡迪解释说,“倒U形曲线的存在,说明生产物质就一定会产生排放,关键是怎么生产,怎样用循环经济的办法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目前,中国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边,正在爬坡的过程中,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很难不重复以环境换富裕的老路,但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曲线的最高点。走绿色、低碳经济之路,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与贡献。”
徐匡迪指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提高煤的洁净化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第三步是发展核能和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终端节能无止境
除了指出低碳经济发展大的方向,徐匡迪还重点提到终端节能的意义,“用煤发电,5份的能量,通过转换、运输,到用户那里,只剩下1份。节约一度电,等于节省了5份能量。终端节能,特别重要。”
据记者了解,2008年,我国煤炭消耗量为27.4亿吨,折合19.48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68.35%;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52亿吨。其中发电消耗为15.3亿吨,折合10.46亿吨标准煤,占煤炭消耗总量的55.84%;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28亿吨。
全国燃煤发电的平均能源转换效率低于40%,也就是说仅发电环节就损失了60%以上的能源,相当于损失了9亿多吨煤炭,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7亿吨。200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输电、配电和用户端损耗约9%,年线路损耗约3000亿千瓦时,折合1.5亿吨煤,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9亿吨。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汽车能效。从石油开采到车轮驱动时只剩下小于1/5的能量,再考虑推动有效载荷(乘客),只有近1/50的能量可资利用。对车辆来说,减少各种摩擦、阻力、车身自重,提高有效载荷比例是节能的关键,其“放大”效应是几倍到几十倍。
节能共识是关键
终端节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行为方式的选择。同样运载240人,轨道交通需1个单位路面资源,公共汽车需要2个,私家车需要6个,不同交通设施道路面积可以相差30倍。而乘轨道交通1公里一个人只要0.01公斤的标煤,如果坐公共汽车是0.02,如果坐出租车是0.14。坐出租车1公里一个人,消耗0.14公斤标煤,是公交车的7倍,轨道交通的14倍。
2006年的一份调查,被徐匡迪引证多次。这份对北京中关村25户收入、教育背景类似的家庭进行了能源消耗调查,其结果显示,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为23千瓦时。但令人吃惊的是,耗能最少和最多的家庭之间居然相差50倍。
除此之外,人们对节能的误解也导致了节能方向的偏离。以建筑节能为例,“千万不要以为新建筑就比老建筑节能。有时,技术先进的新办公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老建筑高出10倍。”徐匡迪强调,“清华学堂是一个老建筑,它每年每平方米的能耗只有34度。北京某一上世纪90年代新建的办公楼,每平方米每年耗电是113度。上海金茂大厦,年耗电则达到了215度电。美国的宾州大学新建的一个办公楼,由于追求现代化的设计,所以每平方米每年的能耗高达356度电。”据测算,如果民用建筑面积按照目前速度增加,到2030年,城镇建筑面积能耗达到美国标准,农村建筑达到韩国的标准,那么建筑总能耗是26亿吨标煤,相较于全国去年28亿吨标煤的能耗。徐匡迪建议:“建筑设计竞标时,要突出能耗指标。”
与部分“伪”节能建筑不同,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大楼作为节能建筑的“示范样板”不仅是一幢实用的建筑,还是一项大型的教学科研设备。虽然大楼造价约为同样面积普通建筑的1.5倍,但是运行一年以来,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年耗电量只为大楼自身供电量的1/3。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JoDarkwa教授介绍说:“建造这幢大楼的目的,正在于推进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的技术应用和理念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