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专家指出海上风电“汕头模式”值得推广
 
专家指出海上风电“汕头模式”值得推广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李宗品 时间:2023/12/6 
中国海上风电技术发展到今天,很多创新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整个产业须走垂直一体化的集群发展道路。近日,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2023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汕头举办。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史立山在会上指出,当前,中国海上风电已迈出关键的步伐,要高度重视海上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建议未来通过多功能海上风电母港建设,走基地化融合发展之路,更好发挥海上风电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海上资源更加充分有效利用起来,推动形成一条完整的海洋产业链。史立山认为,汕头基地化建设是我国目标最明确、思路最清晰、措施也最扎实的海上风电发展模式,值得业界研究推广。

截至目前,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已逾3000万千瓦,成为全球海上风电最多的国家,海上风电整机研发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大幅提升。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亿千瓦,设备制造能力也位居世界前列。“当然,风电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很大,特别是风电等新能源阶梯性波动性带来的电网运行问题,对西部大基地建设跨区输送是个极大的挑战。”史立山认为,业界必须转变思路、大胆创新,综合发挥“源网荷储”的作用,也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才能突破当下我国新能源(4.040, -0.07, -1.70%)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已建、在建、运行当中的陆上海上风电基地有近百个,不过仍存在布局分散、重复建设和产业链缺失等问题,未能形成向心力与内生动力,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态系统。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把海上风电带动的辐射作用发挥好,海上风电的P2X发展思路,就是利用沿海风电作为带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史立山表示,海上风电可以制氢、合成氨及各种碳氢化合物,形成不断延伸的海洋产业链。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海风、海浪、海上生物资源、天然气、可燃冰,海洋藻类也是目前全球最受关注的生物资源之一。

史立山说,这些产业都可以和风电融合发展:建设能源岛,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建设旅游岛,建设各种海洋生活的体验岛,须从更高战略、更系统的谋划布局出发,规划好海上风电场、海上电网、通讯交通及各种产业,“真正通过海上风电发展,把海上资源更加充分有效利用起来,这是今后几年需要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后,海上风电将是我国风电发展最重要的领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海上风电将是沿海地区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据公开资料,广东省汕头市海岸线长达396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海上年平均风速达8米/秒~9米/秒,海上风电年平均有效利用小时数近4000小时。

在大会上,总投资约10亿元的“40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建设启动。该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国际最大、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机组地面传动系统试验研究平台,填补全球空白,推动我国风电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汕头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以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为牵引,即将建成全球首个集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四个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风电产业集群。

史立山认为,“汕头模式”值得向国内海上风电领域推广:通过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来实现制造设备的补短锻长;通过专业化的工程服务体系提升海上风电的施工服务能力;通过技术创新网络为海上风电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内生动力;通过多功能的海上风电母港建设,为海上施工运维出口提供技术条件;通过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海上风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撑。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全球前十大太阳能开发商拥有145GW光伏项目
下一条: 新疆首个“以大代小”风电项目全部吊装完成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