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武汉天然气供气量突破历史新高,记者直击-20℃城市保供点
 
武汉天然气供气量突破历史新高,记者直击-20℃城市保供点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4/1/25 
截至1月23日上午,全市天然气日总供气量达到1227万立方米,突破历史高位,再创新纪录。24日,长江日报记者直击市燃气集团平安铺LNG(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现场体验这处-20℃的保供点,气温堪比哈尔滨。

平安铺LNG气化站可储存近50万立方米的气源,目前每小时能为城市管网“注入”近8000立方米天然气,补充城市燃气高峰期的管网需求。去年底至今的两次寒潮天气,气化站均启动气化保供,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平稳用气、安全度冬。

现场探访:

最低-30℃!堪比哈尔滨

白天气温约-20℃,夜间更是低至-30℃,人在里边站上几分钟,便会感觉到从脚底到膝盖都冷得发麻,这里还能看到“雪”,让人仿佛瞬间漂移至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哈尔滨。

24日,记者来到市燃气集团平安铺LNG气化站,站在场站门口,顿时觉得气温下降了几摄氏度。根据现场的管理要求,记者穿上纯棉的防静电服、戴上安全帽,经过几秒钟的静电放电,才被允许进入气化站附近。

映入眼帘的是六个储气罐、四个长方体气化器,更引人注目的是气化器外部冒出的“白雾”,向四周弥漫开来,看上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只不过,“白雾”所到之处,气温会明显下降,站了几分钟记者便觉得脚冷,冷气仿佛“穿”过靴子直达脚底。

跟着当天的值班人员张剑、陈军,记者走到气化器旁,刺骨的寒冷袭来,几分钟之后,记者便觉得从脚底到膝盖处都冷得发麻,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我们平时也特别小心,白天还好,晚上雾气更浓,一人多高的浓雾,贴近才能看清设备。温度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我们两人一组,大家工作时不敢离得太远。”

记者发现,气化器设备外表面、地面附着一层薄薄的“雪”。张剑告诉记者,“准确地说这是霜。气化器表面温度极低,遇到空气中的水汽,就形成霜。”张剑和同事陈军进入气化区域后,工作时手套不离手。“液态的天然气温度是零下162摄氏度,气化设备温度也很低,所以不允许徒手触摸任何设备,否则会造成低温冻伤。”

市燃气集团高压输配运营中心LNG管理部部长张红强介绍,气化站之所以气温低,是因为低温的液态天然气通过气化器与周边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气化站周边气温骤降,远远望过去就是“云雾缭绕”的景象,一旦遇到下雨,这里更冷甚至会结冰。

目前气化站是24小时运行,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车辆随时抵达现场,现场值班人员不仅要完成液态气的“输入”,还要随时监测气化“输出”全流程的压力平稳,温度合适,确保城市管道的稳定运行。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穿着公司配备的防寒服和防寒靴,在低温区工作时间达到半小时,就必须换一组人员“上场”,轮流取暖休息,预防冻伤或者失温。

高压保供:

24小时监控管网压力及时调整

每一轮的寒潮天气,对全市天然气保供都是一次考验,包括气化站在内的市燃气集团各高压场站,均以安全稳定的管道压力、供气能力,做好城市保供坚实的“后盾”。

市燃气集团高压输配运营中心全员上阵,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成立冬季保供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对各场站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响应任何供气波动。

市燃气集团方面介绍,为保障高峰时段的用气安全,高压分公司设备管理部及运行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坚守在常青站、三金潭站、孟家铺站、长丰站、秦园路站等关键场站。

1月22日,全市天然气用气量持续上升,市燃气集团高压输配运营中心迅速行动,对常青站、三金潭站进行调压,将汉口区域中压管道提前升压。当天下午,部分区域站点压力出现下降,中心立即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升压,一点点将压力调整至正常状态,操作人员在寒风中足足坚守了1个半小时,双手冻得通红。

146公里的高压管线如同城市的生命线,巡线站点采用车辆、人员和无人机三种方式巡查相结合,确保管线巡查无死角;严格监控现有的施工监护点,确保供气安全万无一失。此外,LNG站全员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保供,及时进行气化作业,有效缓解供应压力。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朱炜杰 方正康)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运输船出坞
下一条: 中国海油江苏盐城“绿能港”6座27万方LNG储罐完成水压试验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