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成都将实施“六大工程”建设“绿氢之都”,氢能产业产值规模力争三年翻番
 
成都将实施“六大工程”建设“绿氢之都”,氢能产业产值规模力争三年翻番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王俊峰 王垚 时间:2024/5/21 
记者从5月20日召开的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获悉,未来3年,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采取系列超常规举措,实施“六大工程”,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三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会上印发的《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还提出,成都将加快形成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抢占国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新赛道。

确定“三年目标”

推进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超170亿元

当前,成都氢能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成都市氢能产业规模达130亿元,位居全国第七,空压机、车载储氢瓶等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500辆。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已聚集东方氢能、厚普股份、中材科技、荣创新能等105余户氢能关联企业,拥有氢燃料电池系统、电解槽、氢阀门等30余个氢能关键产品。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了以郫都区、龙泉驿区、彭州市、新都区为核心的发展格局。日前,氢能还与低空经济共同成为了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两条重点产业链。

据介绍,未来三年,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采取超常规举措,实施“六大工程”,推进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170亿元以上。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三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

实施“六大行动”

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以上

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未来三年氢能产业攻坚“六大行动”,详解产业升级路径。

实施绿氢示范带动工程。成都将研究出台新一轮氢能产业专项政策,加快布局规模化低成本电解水制氢项目,推动华能彭州制氢项目竣工投运,促进侨源气体氢能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研发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大功率碱性电解槽,打造一批绿氢应用示范项目。引育电解槽龙头企业2户以上、年产能300套以上。

实施关键技术突破工程。成都将推进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郫都、新都基地建设,支持东方电气创建国家氢能关键部件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国重实验室设立分中心,突破海水制氢等前沿技术和固态储氢等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以上。

实施产业集链成群工程。未来三年,成都致力于培育6家以上“链主”企业,在产品研制、市场拓展、示范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构建“五核+五协”产业布局,聚焦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引育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建设东方氢能产业园、雄川氢燃料电池材料等补链强链项目,研发氢燃料电池重卡、市域列车、无人机、两轮车等新产品,力争培育“小巨人”17家、“单项冠军”5个。

实施场景应用拓展工程。成都将加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应用,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协同打造“一廊五路”成都段,创建第三批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拓展交通、能源、建筑等领域应用,加快建成都江堰8兆瓦绿电制氢储氢发电一体化项目,探索建设氢能源轨道交通示范线。据了解,成都今年将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1000辆,未来两年每年再推广1000辆以上。

实施基础设施攻坚工程。成都将出台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及布局专项规划,探索建设氢能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鼓励尚未布局加氢站的区(市)县,以及空港陆港、产业园区等用氢、产氢密集区域布局加氢站,累计建成各类加氢站20座以上。

实施产业生态培育工程。成都将梳理发布氢能急需紧缺岗位,引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组建6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市区两级基金联动,支持创新型、成长期企业发展壮大;依托成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促进会、汽车产业联盟等中介机构,强化资源整合、供需对接,联合上下游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工信部:四方面优势构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下一条: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26亿元 同比下降2.7%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