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中国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暨绿色能源装备博览会 | 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第七届亚洲海洋风能大会10月在上海召开 | 第三届EESA储能展整装待发,邀您共赴盛会 | 202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呆矿”逆袭记
 
“呆矿”逆袭记
来源:中核集团 时间:2024/8/14 
天然铀,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被称为核电的“粮仓”。

今年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在建机组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核电产业的安全高效发展,自然对天然铀的供应提出了巨大需求。

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铀矿资源普遍存在“贫、散、小”的特点,资源赋存条件和矿石性质复杂,因此被标注着“铀资源极度匮乏”的标签。

60年来,一代又一代新疆铀矿冶人历经不懈努力奋斗与技术创新,突破了地浸关键技术,实现了新疆天然铀生产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变“呆矿”为优质资源,打造了我国首座千吨级绿色铀矿大基地,为核能发展提供了铀资源保障。

就在近期召开的核工业新疆铀矿冶科技发展大会上,中核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发布了新疆铀矿冶60周年取得的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是推动新疆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的关键引擎。” 中核新疆矿业负责人黄群英表示:“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天然铀的生产现状,推动了我国天然铀产业的重大转型升级:铀矿开采模式由传统采矿向流态化开采转变,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无人化转变,企业发展由低效、高耗能向绿色低碳转变,开采规模实现了从百吨级到千吨级的跨越。”

盘活“呆矿”

建成我国首条地浸技术工业生产线

1963年,核工业第一批铀矿冶厂矿建成和投产,为了持续满足国家对铀产品的需求,中央决定尽快建设第二批铀矿山,新疆铀矿山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全国各地的核工业建设者

很快,核工业创业者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到祖国西部边陲的伊犁河畔、乌孙山下,在戈壁荒漠建成“两矿一厂”,历经艰苦创业,突破了煤型铀矿一体化开采及提铀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煤型铀矿采冶厂矿,成功实施了煤型铀矿采冶的工业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亟需的优质天然铀产品。

褐煤型铀矿石样品

作为我国第一代铀矿冶技术——褐煤中提取铀工艺,在当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核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资源枯竭、开采成本太高等原因,核工业新疆矿冶局所属的“两矿一厂”面临着转型的困境。

也正是这个时候,酸法地浸采铀技术进入核工业新疆矿冶局的视野——

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核工业人就一直用脚步丈量着天山南北的山山水水,探寻宝贵的铀资源。其中在伊犁盆地发现了大量的铀矿化点,但是品位太低,按照过去的勘查技术规范,这些含铀的砂岩够不上“铀矿”的标准,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被视为“呆矿”。而酸法地浸采铀技术一旦突破,将是我国铀矿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或将彻底摘掉“贫铀国”的帽子。

核工业部新疆矿冶局旧址

1986年,核工业新疆矿冶局联合原核工业六所上报了《新疆原地浸出采铀工业试验项目建议书》,同时还提交了《新疆512矿床地浸条件补勘试验计划》。很快得到上级部门批复,同意立项。至此,新疆地浸采铀试验正式起步。

1987年,核工业新疆矿冶局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地浸试验队,他们稍作整装,就奔赴距离中苏边界仅仅数公里的512矿床所在地——库捷尔泰沟。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试验历程。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尘土飞扬、飞沙走石,地浸试验队挤在用帐篷搭起的窝棚里,吃盐水泡馍或面条拌酱油,秉承着先创业后生活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酸法地浸采铀现场试验中。

伊犁737厂50吨建设现场验收

“难度很大,因为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其间出现了各种状况,一度艰难推进。”新疆金原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肖碧泉表示。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初突破了地浸工艺钻孔成建井、地下酸法浸出、浸出液提升等关键技术。

1992年建成试验性生产线,200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百吨级工业规模的酸法地浸采铀生产线,实现了国内地浸采铀技术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1996年737厂50吨水冶生产线投入运行

“地浸采铀技术的突破,使砂岩铀矿的边界品位从0.03%降至0.01%,使原来无用的‘砂粒’变成了宝贵的‘铀矿’。”黄群英表示,“地浸采铀技术在新疆得到了规模化工业应用,撑起了中国铀矿冶的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地浸采铀技术的突破让新疆、内蒙等地区砂岩铀矿一跃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铀资源,新增可利用砂岩型铀资源数十万吨,实现了砂岩铀矿从低品质资源到高价值储量、从储量到产量的重大跨越,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奠定了充实的铀资源保障。

攻克世界难题

建成我国首个千吨级绿色铀矿大基地

地浸采铀技术的突破,让昔日的“呆矿”焕发新生。伊犁地区这片沉默已久的大地,热闹起来。

“512矿床酸法地浸采铀的突破,提振着新疆铀矿冶人持续深挖伊犁地区铀矿资源的信心,鼓舞了大家的干劲。”中核新疆矿业副总经理张青林表示。

天山铀业七三五厂水冶车间内景

于是,1995年,新疆铀矿冶人再次向伊犁深处进军,依托伊犁盆地扎吉斯坦铀矿床(511矿床),开始地浸采铀试验,2002年建成试验性生产线,2006年建成工业生产线。

伊犁盆地位于我国新疆的山间叠合盆地,历经上亿年地壳演变而形成铀矿床地质,地质结构复杂。“因为每一地区的地质结构不同,所以地浸采铀工艺技术无法简单地复制使用。不同地区的地浸采铀都会遇到各种挑战。” 肖碧泉表示。

吐鲁番吐哈盆地十红滩地浸试验现场

数年间,新疆铀矿冶人一边摸索创新一边推进建设,接连攻克了多个难题。为了解决疏干砂岩、高矿化度等世界级难题,进一步提高浸出率,2001年,核工业新疆矿冶局率先在新疆吐鲁番吐哈盆地的十红滩铀矿床开展了CO2+O2地浸采铀技术研究。试验人员战风沙、斗严寒、抗酷暑,历经多次试验的失利不气馁,通过不断钻研探索,开创性地开展了“CO2+O2+HCO3-”中性浸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扎根西北戈壁,建功荒漠的壮志豪言!该项技术的突破很快在伊犁蒙其古尔铀矿床(510矿床)得到应用,开始了地浸采铀扩大试验。

2016年初,一条消息的发布引发广泛关注:中国首个规模化地浸铀矿山蒙其古尔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成,二期正在快速推进,2016年上半年将建成国内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CO2+O2地浸采铀技术的国家。

绿色矿山

“我们成功了!新疆蒙其古尔矿是单个设计产能最大的铀矿山,我们实现了开采规模从百吨级到千吨级的跨越!” 张青林表示。

“通过三代人的实践和创新,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同时掌握两种地浸采铀工艺开采天然铀的国家,为其他砂岩型铀矿含矿盆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天然铀‘零散小’的生产现状,推动我国天然铀产业的重大转型升级。” 中核新疆矿业总工程师周根茂表示:“同时,掀开了我国地浸采铀的新篇章,树立了我国国内天然铀产业布局优化的重要里程碑。”

周根茂表示:“千吨级铀矿大基地的建成,是突破复杂砂岩铀资源高效开发世界级难题的成功典范,是我国天然铀发展60多年来最重要的里程碑!”

无人化运行,

建成我国首个数字化铀矿大基地

从新疆伊宁市区驱车向南行50公里,到达伊犁盆地南缘乌孙山脚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普通的草原,“到啦,这就是蒙其古尔铀矿山!”

放眼望去,这里没有喧闹、嘈杂的机器声,也没有满山遍野堆积如山的矿石,更看不到石屑乱飞、乌黑垢面的矿工,有的是草地上的几间简易的白色房子和少许耸立的白色气罐,厂区内还种植了苹果树、杏树、海棠树等,颇有世外桃源之感。

“有矿不见矿是地浸采铀的一大特点。地浸采铀不挖不掘,仅在地表打孔,从孔中注入含有化学试剂的水溶液,溶解地下矿石中的铀矿物后,再从另一个孔提取含铀溶液,是一种集采、选、冶于一体的新型铀矿开采方法,不会使矿石发生位移,也不影响地表正常种植,无矿渣、尾矿,安全又环保。” 张青林说:“不仅绿色环保,现在我们全面建成了高效数字化矿山,实现了‘千里之外、一屏掌控、一键采铀’”。

这一天,刚好是739厂运行人员郭玉林的小夜班(下午5:20至凌晨1:20),下午5点他走进伊宁基地办公楼5层的自控室,照例查看电脑历史曲线图,检查每一个采区的情况……17年扎根新疆铀矿山默默工作的他,自从2022年从矿山搬入伊宁市,工作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在矿区无论多晚,无论刮风下午都要检查采区情况,每次检查都要近1个小时,一个晚上最少3次,现在好了,想看哪个采区,就直接点击程序就能看到,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郭玉林说,“生活上也是提升了幸福感。我们常年在矿山上,以前只能一至两周回一次家,家里大事小情都照顾不上,现在家里有什么事下班就能解决。”

从2013年开始,中核新疆矿业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建立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运用Rockworks、RDS(地浸资源储量动态评价)软件,提升了地浸资源管理、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井场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冶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初步实现井场采区无人化运行;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覆盖生产厂全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视频监控。

伊犁基地自动化控制中心

通过信息化建设,地浸生产工艺参数达到精准控制,主要原材料消耗、生产成本、水冶回收率、资源回采率全面优于设计指标,极大地提高了铀矿资源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劳动生产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营管理实现了整体协调优化。

“中核新疆矿业成为国内铀矿行业第一个实现区域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的矿山企业。” 张青林表示。

从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慧化集控到智慧矿山于一体,中核新疆矿业让浸不出、采不准、不经济等众多技术难题成为历史,形成了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地浸采冶体系。


纵观全局,值此核工业新疆铀矿冶科技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之际,也是天然铀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由核大国迈向核强国的关键阶段,世界能源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天然铀市场日趋复杂,核电发展蓝图也对天然铀提出了重大需求,天然铀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黄群英表示:“是的,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持续推进中核新疆矿业铀矿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从用电量看中国经济向“新”力
下一条: 从“煤”到“镁” 锻造优势产业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