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兴能源 >> 价格战有望触底反弹!2025年储能市场三大趋势日渐明朗
|
|
价格战有望触底反弹!2025年储能市场三大趋势日渐明朗 |
来源:中国储能网 时间:2025/1/22 |
在过去的2024年中,借“双碳”目标的东风,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300多项与储能相关的政策,而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降本增效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炙手可热的投资高潮。
在业界最为关注的储能招投标市场上,也反映出新型储能产业如今爆发式的扩张。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2月,国内共完成了1189次储能采招工作,其中EPC/PC(含设备)、储能系统、电芯等采招落地规模达63.51GW/187.44GWh,因部分储能项目存在多次采购情况(比如EPC和储能系统先后采招),去除重复的项目后,对应的实际储能系统需求为61.04GW/179.18GWh,同比增长72.42%,采购总金额达1572亿元。
海外订单方面,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2月,中国储能相关企业在海外市场已经拿下了超过146个订单,总规模超过165.47GWh,其中储能电池订单规模最大,达81.11GWh,其次是储能系统(含直流侧系统)订单数量最多,超过97单,规模达72.98GWh,PCS出海订单10.87GW。
在此基础上,储能产业的高景气度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行业目前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也引发业界深刻反思。在风云变幻的储能市场环境中,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是摆在所有中国储能企业面前的课题。
2025年价格战有望触底反弹
回顾2024年,储能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大类中增速最快的行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库存积压严重、价格“内卷”贯穿全年,出现了很多企业打价格战、产品同质化等不良竞争现象。可以说,中国储能行业迈入了一个挑战重重的新阶段。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源网侧磷酸铁锂储能EPC中标单价主要集中在0.6016 -2.828元/Wh区间内,加权均价1.175元/Wh。其中,1h锂电储能EPC中标单价范围在1.1091-2.828元/Wh,加权均价1.621元/Wh。2h锂电储能EPC中标单价主要集中在0.6016-2.208元/Wh区间内,加权均价1.273元/Wh。4h锂电储能EPC中标单价范围为0.6171-1.6468元/Wh,加权均价1.023元/Wh。
在储能电芯价格方面,从2023年初的0.9元—1.0元/Wh下降至2024年底的0.3元/Wh,系统均价也降至0.5元—0.6元/Wh,价格直接腰斩,项目低价中标频频上演,部分成交价已临近甚至击穿成本线。
相较于风电、光伏行业,其实储能成本构成更为透明,从电芯、PCS、EMS到系统集成,各家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大同小异,制造成本相当,储能电池在系统成本结构中占比达60%,占据价格的主要部分。
在过去几年,储能电池非理性扩张,产能整体供大于求。而电池产线对连续生产要求很高,反复启停,对产品良率、成本有直接影响。如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不仅性能会出现衰减,其仓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很高。所以,很多电池企业宁可亏本销售,也不希望暂停产线。另外,也不排除市场上会有一些劣质产品在低价流通。这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何储能系统招标价格屡创新低。
目前,储能供应端价格战已经达到极致,行业去库存压力仍然存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产业链环节价格均无下降空间,系统集成环节的PCS、BMS、EMS、热管理、消防等环节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储能价格战有望在2025年触底反弹,但何时出现价格反转仍需关注产能出清速度、行业洗牌速度以及海外需求增量。但在此之前,业界应对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设备运行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订单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分化加速
如今,开发商也意识到了低价中标给自身带来的风险,2024年年底,已有央企率先修改储能招标规则,降低价格评标权重从45%调整至35%,引导“最低价中标”走向“中间价中标”,平衡价格和质量性能。
整体来看,加强把关、谨防低质产品进入储能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尽管市场中新玩家层出不穷,由于储能系统肩负着电站安全运行与商业化运营的重任,随着越来越多省份电力现货市场进入正式运行或结算试运行,储能系统性能的优良将直接影响电站的收益以及考核,业主在采购储能系统时将会越来越重视供应商的历史中标量、品牌影响力、长期服务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等,更多大额订单会向头部企业集中。
这就意味着产业分化。在2024年业绩不足的腰部企业,2025年大概率难以进入大型项目的招采体系,导致获取大型项目订单的能力进一步削弱。众多电池系、光伏系、电力系等不同禀赋的企业之间,只能基于本身的技术、市场禀赋,进一步进行市场角逐。
对于腰部企业来说,亟需在价值创新、技术路线创新、安全创新、成本优化等方面做出突破,综合实力和市场接受度是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随着行业洗牌加速,如何避免受到巨头碾压,是腰部企业2025年求生存谋发展的主基调,因此,扬长避短进入差异化缝隙市场,或许是避开巨头们“碾压”最佳求生方式。
而相对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海外储能市场成熟、产品单价高,叠加部分地区政策补贴,利润空间可观,被业界认为是储能企业穿越洗牌周期的有力支点。
海外储能需求爆发!更多GWh订单将在2025释放
2024年,在国内储能产业链整体价格持续下降的同时,海外需求端储能装机规模却在持续快速增长。全球各国相继宣布或实施了集中采购项目的招标活动,这一趋势进一步拓展了储能市场覆盖范围,并提升了全球储能市场增长预测。
展望2025年,Rho Motion预计全球电池储能市场将迎来强劲增长。在建的电网规模储能项目将超400GWh,工业和商业(C&I)储能市场也预计将出现强劲增长,中东、澳大利亚、中欧和东欧、加拿大以及智利等市场将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区域市场,也将会有更多的GWh订单在2025年加速释放。
从长远来看,全球从2025年至2030年在建储能项目已经超过1TWh,而在2021年,这一规模仅为1%左右。这表明全球储能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储能企业凭借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抢抓新兴市场机遇。这符合世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也奠定了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加速释放的的发展主基调。同时,产业升级的历史逻辑也需要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积累资本、加强创新,向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上升,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目前,储能产品已经从早期的电池等零部件为主,到现在的全产业链产品陆续入场,目的地也从传统欧美市场辐射向中东、澳洲、东南亚、北非等市场。尤其是中东市场,近半年来已经出现了多个10GWh级别订单,成为储能需求的一匹“黑马”和除中美欧之外的全球第四大储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外市场动辄面临着10-20年质保、本土产能制造、短名单限制、GWh级订单采购谈判和项目保函等情况的制约,中国储能企业需要在当地投资建厂,加大本土采购,帮助业主解决融资难题,并进一步向开发/EPC/运维环节延伸,通过技术授权合作或者技术转让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提供租赁或者服务等来应对出海面临的问题。
此外,因为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近期国际市场储能系统价格已有明显下降,国际市场高毛利时代有可能难以长期持续,中国储能企业应把毛利维持在合理水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风险。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欧盟不断扩大氢能项目建设 |
下一条:
比亚迪拓展海外市场,将在印度尼西亚建造工厂 |
|
|
|